2019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word教案1

2019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word教案1

ID:47782495

大小:67.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3

2019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word教案1_第1页
2019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word教案1_第2页
2019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word教案1_第3页
2019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word教案1_第4页
2019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word教案1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word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word教案1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帷幕(wéi)      屋脊(jī)翘起(qiào)翘首以盼(qiáo)B.埋怨(mán)接榫(shǔn)厦门(xià)高楼大厦(xià)C.点缀(zhuì)辍学(chuò)角色(jiǎo)凤毛麟角(jiǎo)D.穹窿(qiónɡ)哺育(bǔ)门槛(kǎn)直栏横槛(jiàn)答案 D解析 A项,“脊”读“jǐ”;B项,“榫”读“sǔn”,“高楼大厦”的“厦”读“shà”;C项,“角色”的“角”读“jué”。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2、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1)这证明屋顶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所     的,并且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2)考古学家所     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中国的建筑体系已基本上形成了。(3)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一致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径严重     了世界和平。(4)针对这个反腐倡廉的报告,纪检书记说,鲁迅先生那副著名的对联,请允许我大胆地     一下,叫“舒眉傲对贪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A.津津乐道 挖掘 妨碍 篡改B.喜闻乐见 发掘 妨害 窜改C.津津乐道 挖掘 妨害 篡改D.喜闻乐见 发掘 妨碍 窜改答案 D解析 “喜闻乐见

3、”包含两个方面,既有看到的,又有听到的。“津津乐道”包含一个方面,只指“说”的方面。“发掘”指挖掘地下的东西,对象具体。“挖掘”指找出深藏的东西,对象可具体亦可抽象。“妨碍”指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妨害”是有害于。“窜改”是改动。“篡改”是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古典建筑的熟悉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每一梁每一柱的作用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B.针对古建筑上信笔涂鸦的问题,市政府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期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这个痼疾。C.文明礼貌,和气待人,这种与人为善的美德,不仅商业活动中需要提倡,其他行业

4、活动中也要提倡。D.在清静的街道上,在鳞次栉比的住宅区,有一处很不引人注意的房舍,它正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目标。答案 D解析 A项,“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此处使用对象错。B项,“信笔涂鸦”,比喻字写得潦草,常用作自谦之词。C项,“与人为善”,现指善意帮助人。D项,“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被他们所承认,所喜爱。B.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

5、万化,都遵循着那些法式。C.一位住建部的专家确认,如果某一地方符合国务院提出的房价上涨过快、房地产市场过热,而未出台限购政策,住建部就会做相应的督促工作。D.目前投资者在抛售美国短期国债而转向期限较长的国债,市场上1个月期国债收益率涨幅高于6个月期国债,表明投资者认为美国有可能出现债务违约。答案 D解析 A项,句式杂糅,“为……所”或“被”两种句式杂糅,保留一种句式。B项,语序不当,“无论”放到“实物”后。主语一致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C项,成分残缺,应在“房地产市场过热”后加上“的标准”。二、类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吴良镛:为良居谋钱 炜2012年2月

6、14日,人民大会堂,吴良镛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xx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证书。在国家的圣殿里,在聚光灯映射下的那一刻,人们再一次“认识”了吴良镛。圆脸、浓眉、银发、厚厚的嘴唇,眼前这位年届90岁的矮胖老人,就是师从梁思成、林徽因,参与创办清华建筑系,留学美国,精于水彩画的建筑大师。自四年前在工地上中风后,吴良镛行动迟缓,说话更加慢声细语。这位建筑大师的客厅,堆满了各种书籍、照片与字画,看上去与普通人家也没有什么不同。他在清华园的一生时光,都只在为国人良居谋。1945年,在重庆的一间茶馆里,从云南远征军归来的吴良镛却告诉要好的同学,眼下抗战胜利了,他计划将重心由建筑转向规划

7、。吴良镛改变心意的原因,是在滇西行军途中,眼见战争摧毁了一个个城市与乡村。他深感,在废墟上进行重建,“光搞建筑、盖几间房子根本不能满足要求”。此时,他已在梁思成手下的“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工作。因他此前在重庆中央大学校刊《建筑》上发表题为《释“阙”》的文章,而被梁思成看中。还没等吴良镛将自己的主意告诉梁思成,梁就要他随自己去北京,创建清华建筑系。两年后,梁思成又拿出一份奖学金申请表,让他去建筑大师沙里宁主持的美国匡溪艺术设计学院学习。到清华和去美国,是他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