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四)《诗经》两首(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

2019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四)《诗经》两首(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

ID:47794107

大小:3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4

2019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四)《诗经》两首(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_第1页
2019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四)《诗经》两首(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_第2页
2019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四)《诗经》两首(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_第3页
2019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四)《诗经》两首(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_第4页
2019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四)《诗经》两首(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四)《诗经》两首(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经》两首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每句都包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  B.忧心孔疚/隰则有泮C.匪来贸丝/于嗟鸠兮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解析:选C A项,“莫”同“暮”。B项,“泮”通“畔”。C项,“匪”通“非”;“于”通“吁”。D项,无通假字。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财物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耽:耽搁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过错D.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疚:痛苦解析:选B B项,耽,沉溺。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B.自我徂尔,三岁食

2、贫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岂不日戒,狁孔棘解析:选C A项,“二三”为数词用作动词,有时二,有时三。意思是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B项,“贫”为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D项,“日”为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选B A项,①就,表承接;②动词,到达。B项,①②都是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①连词,来;②介词,把。D项,①代词,没有人;②通假字,同“暮”,晚,末。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译文:(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译文

3、:(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译文:参考答案:(1)女子没有什么过错,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男子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2)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誓言是真挚诚恳的,没想到你竟会变心。(3)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1)《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      ”。(2)《氓》中写女主人公不辞辛苦,日夜操劳的语句是“      ,      ”。(3)《氓》中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诗中体现这种鲜明对比

4、的语句是“         ,        ”。(4)《氓》中表现女子决绝而不留恋的心态和刚烈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      ”。(5)《采薇》中烘托作者哀伤之情的景物描写的句子是“      ,      ”。答案:(1)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2)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3)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4)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5)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二、阅读理解专练(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无 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选自《诗经·秦风》)7.

5、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一节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B.第一、二节诗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C.第三节诗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一同出发这一愿望。D.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是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反映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E.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解析:选CD C项,与前两节情感相同,都是表达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D项,表现百姓宁

6、可“同袍”“同泽”“同裳”也要奔赴战场,共同杀敌,誓死卫国的精神。8.《诗经》主要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这首诗中主要运用了其中的哪种手法?其作用是什么?答:参考答案:运用了“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桃 夭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②,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③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④。之子于归,宜其家人。(选自《诗经·国风》)[注] ①夭夭:形容草木茂盛。②归:出嫁。③(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④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

7、样子。9.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夸张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B.“有其实”本意是树上结的桃子又多又好。在这里它暗示了女子婚后生儿育女,让夫家人丁兴旺。C.章法结构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每一章第二句的变化最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得以发展、加深,但也有重复单调之感。D.全诗三章,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