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 人民版必修2

(浙江专用)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 人民版必修2

ID:47804616

大小:2.13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15

(浙江专用)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浙江专用)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浙江专用)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浙江专用)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浙江专用)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 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考试内容考核要求学考选考报刊、影视业的发展b互联网的逐渐普及b考点一 (选考)报刊、影视业的发展(b)1.报刊(1)原因2.电影事业(1)历程: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3.电视事业(1)起步: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要点 报刊业的发展史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陈玉申《晚清报业史》史料二思考(1)据史料一

2、,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2)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报刊或杂志所宣传的主要思想。(3)综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提示 (1)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加重)。主要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2)分别宣传维新变法(或资产阶级改良、君主立宪也可),民主革命(或三民主义、民主共和也可),民主与科学(或反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也可)。(3)宣传进步思想文化,批判落后封建制度,唤醒民众觉悟,支持配合政治革命。1.(2012·浙江选考)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一份报纸,开创了国人

3、自己创办近代报刊的先例。这份报纸是(  )A.《昭文新报》B.《中外纪闻》C.《强学报》D.《时务报》解析 开创了国人自己创办近代报刊的先例的是《昭文新报》。答案 A2.(2010·浙江选考)下图所示是1896年创办于上海的一份著名报刊,下列有关此报刊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创了近代国人办报的先例B.近代第一份通俗性报刊C.有利于推进变法、开启民智D.拉开了近代报刊业的序幕解析 《时务报》和维新变法运动有关。答案 C考点二 (选考)互联网的逐渐普及(b)1.历程(1)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2)截至2008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应用

4、(1)政治生活: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2)经济生活: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网上购物成为其兴起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商品交易形式。(3)其他: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博客、论坛、电子报刊等,都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3.性质:是一种互动媒体、信息渠道和生活平台。4.评价(1)积极(2)消极:存在信息真实性难以判断等问题。要点 互联网 史料一 为展示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变迁情况,某班同学组织了一次图片展览活动。以下是活动中展出的部分图片。史料二 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1999年2000年报纸总印

5、数(亿份)246.8211.3263.3318.4329.3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280.799647762233216429316823381466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3805691572385513526483585007互联网用户(户)——721330145189021717思考(1)根据史料一,写出上述图片反映的传媒形式的名称,并为本次展览拟定一个标题。(2)根据史料二分析,表中四种传媒发展速度,哪种最快?说明了什么问题?(3)为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大众传媒的变迁情况,你会通过哪些方式获取相关资料?提示 (1)图一报刊、图二电影、图三电视、图四互联网。标题:近代中国大众

6、传媒的变迁(精神的来源——大众传媒的变迁)等。(2)互联网发展的速度最快。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讯事业的快速发展。(3)到图书馆查询、互联网查询、书面问卷调查、民间访谈等。1.(选考)用QQ聊天、用Email发邮件、用Blog(博客)写日记,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这表明(  )A.邮电通信事业获得了新发展B.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C.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D.新技术、新观念深入人心解析 网络聊天、网络日志等都体现了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A、B、D三项与材料无直接关系,都不符合要求。答案 C2.(选考)下图反映的网络媒体的特性与影响,

7、你认为(  )A.网络作为信息载体能无限拓展青少年的知识B.使人们了解无限宽阔的世界发展和未来变化C.给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带来危害,弊大于利D.青少年可以上网获取知识,但要警惕网上的不良信息解析 应该辩证地看待互联网带给人们的影响,一方面要利用其获取知识,同时也要注意警惕一些不良信息。答案 D教材问题解答【学习思考】电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教材第74页)提示 电视造成了个人和团体的社会身份(或角色)与电视提供的物理场合的组合,弱化了社会身份和电视提供的物理场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