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ID:47815152

大小:4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16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指出:(西周)“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据此可知当时:A.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B.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C.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D.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

2、2.钱穆先生谈到秦朝时说:“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里他认为:A.秦政是从血缘世袭发展到宗法世袭B.秦朝的专制统治应该得到全面肯定C.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D.秦政是从礼乐治理发展到法律治理3.太学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发展到东汉时期,太学生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30000余人。其中考核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C.使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D.有利

3、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4.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长期对峙。这其中就有得益于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上述材料可以反映出A.南北方经济差距逐渐缩小B.南北对峙阻断了经济文化交流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D.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5.宋代《清明上河图》中提到“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王家罗锦匹帛铺”“孙家正店”“赵太丞家药肆”等;《东京梦华录》也有“张家酒店”“东鸡儿巷郭厨”“郑皇后宅后宋厨”“王道人蜜煎”等记载。这说明宋代A.工商业首创商标制

4、度B.工商业经营已有品牌意识C.城市坊市制度被打破D.工商业大多集中在居民区6.下表选自唐代典籍的某些记载,这些记载可以作为史料来实证唐代典籍记载内容《旧唐书·玄宗纪》(741年)禁九品以下清资官置客舍邸店车坊(车坊,经营车马出租业务的店栈)《全唐文》卷八十一公主家有庄宅邸店,宜依百姓例差役征课《唐会要》六十九天宝九载(750 年)十二月敕,郡县官僚共为货殖,竟交互放债侵人,互为征收割剥黎庶《唐会要》八十六大历十四年(779年)七月今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杨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A.基本放弃

5、了重农抑商政策B.城市布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C.有不少官僚涉足商业活动D.唐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7.《礼记·王制》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唐宋以后,又有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酺”,如康熙时,举办“千叟宴”,并在全社会旌表高寿老人。这种现象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具有鲜明的等级差别C.是道德教化和政治宣传的需要D.是宗法观念在生活方面的体现8.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

6、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A.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B.理学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官方哲学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D.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9.下表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人均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嘉庆十年(1805年)2090341966.38嘉庆十六年(1812年)3256308974.56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4023975602.18A.土地兼并愈演愈烈B.国家人口政策变化C.耕地面积逐步减少D.精耕细作的必要性10.

7、某学者在其著作中指出: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世学者产生了一系列的误解。误解之一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一人促成的;误解之二是,从此禁绝了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这反映出A.对历史事物的不同解释会影响历史结论B.学术研究对历史现象的解释缺乏客观性C.史学研究无法正确揭示历史事物的本质D.相关学者的解释都不符合历史事实11.《申报》于1876年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文多篇,大加倡导。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

8、者寥寥。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A.政府积极推行重商政策B.社会各阶层认同工业文明的优势C.社会变化推动观念更新D.兴起实业救国思潮12.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间接说明了A.服饰穿着具有强烈的政治气息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C.政治运动推动社会生活的变化D.西装革履成为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