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3

高考作文指导3

ID:47837652

大小:8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1

高考作文指导3_第1页
高考作文指导3_第2页
高考作文指导3_第3页
高考作文指导3_第4页
高考作文指导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指导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作文指导(三)两篇优秀作文的构成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指示了我们作文写作的努力方向,从应试作文的角度,我们必须讲点功利性,在“应试作文”上下功夫,下面谈一下高考应试作文的努力方向。在专项的作文训练中,我们配套光盘已经从记叙文的选材立意、结构方式、叙述顺序、叙述角度、描写方法、写人技巧、叙事波澜、抒情说理八个角度,从议论文的立论角度、论点分解、结构方式、论据选择、论证方法、事例叙述、分析说理、反驳技巧八个角度做了详细的分解训练,这是写好高考优秀作文的基础,必须认真学习,好好把握。在此基础之上,我们从应试作文的高分突破上做出努力,重

2、点做好三点:打造亮点江苏高考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曾经谈过: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所谓“光辉”即是“亮点”,就是文中有发光之处,要让阅卷者眼睛“发亮”。亮点,可以是一个巧妙机智的构思;亮点,可以是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亮点,还可以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厚的、有个性色彩的句子;亮点,还可以是一个用得恰到好处的词汇。高考作文不比平时作文,由于阅卷时间紧任务重,乂因为考生的作文内容和形式往往相似,阅卷老师一宜处于疲惫状态,

3、这就耍求考生作文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这样分数就有可能上去了。那么如何打造亮点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1)以漂亮的卷面“迷住”阅卷老师的眼;(2)以闪亮的标题“煽起”阅卷老师的情;⑶以靓丽的“风头”激起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⑷以优美的文笔打动阅卷老师的心;(5)以精彩的“豹尾”勾住阅卷老师的魂。这里只是给同学们列岀条目,具体操作在日常训练中按照老师的耍求来做。升格作文“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文是改岀来的!在日常训练小,修改作文,尤其是升格作文至关重要。但在实际的操作中,通过自我修改而升格的写作少之乂少,这就缺失了提升的空间。升格

4、作文总的要求就是要寻找口我作文弱点,有针对性修改提升,通过自我反思,打造亮点,改成优秀作文。下面通过“推开虚掩的那扇门”这篇作文的具体分析探求升格前后的变化。话题: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2004年全国高考高考得分:内容13表达13特征12=38分这篇作文,问题在哪里、下面我们逐一分析。推开虚掩的那扇门(标题设喻形象含蓄耐人寻味)当一扇幸福之门关闭时,另一扇门也会打开。我们经常紧盯着关闭的那扇门,却对已开启的门熟视无睹。题记(“题记”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挫折与希望并存的道理,喑示人们往往忽视希望,一味看到痛苦,令人深思,有文采)人生的路很

5、长,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有些人,将眼前的挫折转变成改变将来的一块奠基石;有些人,将挫折看成是一种挑战,通过不断地战胜,从而无数次自我超越;还有一部分人,稍有不顺心,就怨天尤人,仿佛全世界只有他遭遇了不幸。前两种人淡化了挫折所带来的痛苦,鼓起勇气,主动出击,推开了一扇希望之门,而后者,坐在已关闭的门前嚎啕大哭,又有何用呢?(开头好。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境遇也不同,分析条理清晰,有代表性。但“而两种人”实际屈于一种生活态度,可以合并在一起)“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这样的前车之鉴对我们的人生是不无益处的。(由

6、此及彼,更有现实针对性。但“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來得较直接,缺乏过渡)其实,很多时候当我们遭遇挫折,我们究竟痛苦什么?怕什么?改变。(提出面对痛苦时的另一•种态度,也是文章的观点。但表达不够准确、透彻,未能与上下文有机衔接)是的,我们惧怕现实与我们所想好的不一样,我们担心这次的挫折会改变我们原有的生活……换句话说,只有安于现状,享受平庸的人才会在遭遇挫折时感到莫大的痛苦,想要上进,憧憬不断自我突破的人面对挫折时反而会感到高兴,就像“危机”一词,危险的同时,又一次机会降临了,不是吗?(分析为什么在“遭遇挫折”时要“改变”,有道理。

7、但论述不充实,较空洞)有一个故事让我深有感触。(突然插入故事,显得生硬,且以叙代议,文体特征不明)在一座深山里,有个孤独的人。他来到山崖下,仰头望去,似乎上面有块十分肥沃的土地等待开垦。于是他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沿着岩石,攀上了崖顶。果然不出所料,那里的土地很肥沃,并且自然生长着许多果树,他将身上携带的绳索系在崖顶一棵树上,带了些果子沿着绳子爬下了山崖。第二天,他沿着绳索上山崖。第三天,他又沿着绳索又上了山崖。第四天……第五天,第二年,第三年,他每天都沿着他原先系好的绳索爬上爬下。然而,有一天,那棵树断了,他正爬到半崖,便从崖上掉

8、下摔死了。崖上并非只有那一棵树。(故事过详,且与“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无关,生搬硬套)我想说的并不是墨守陈规就一定会导致失败,但在一定程度上,一陈(成)不变潜伏着许多危险的因素。(丢开“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谈不应“墨守成规”,论点转移,似是而非。)与其为改变这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