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回归到生命本质

教育回归到生命本质

ID:47906041

大小:21.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0-22

教育回归到生命本质_第1页
教育回归到生命本质_第2页
资源描述:

《教育回归到生命本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回归到生命木质我们在地球上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是极其宝贵,且独一无二的生命体。这生命体,之所以特别,在于,他(或者她)特别要依存于一种关系上的满足,才能让灵魂“吃得饱”。这人锦衣玉食,仍不觉快乐,这人知晓万事,却颇感虚无,却是一个拥抱,一丝安慰,一份甜蜜的爱的关系,才能叫这人从灵魂深处活过來,充满活力,幸福满溢。非常奇妙的是,地球上的大自然,其中奔跑着,生长着,并浇灌和流动着的,其间也是千丝万缕不能割断的生命联结与互相转化。而天体物质,也无不依托于相互的关系,在互相依存当中,一起奏响宇宙的美妙乐章。我们无法否认,关系上的满足是我们生命的需要。可以说,我们人与人之间,我们与自然环境

2、之间,都是多么的彼此需要,互相依赖。人,若失去了构建关系享受关系的能力,才是真正失去了“幸福”!1938年,哈佛大学开展了一项史上成人发展历时最长的研究。这项名叫TheGrant&GlueckStudy的研究至今已经持续了76年。在此期I'可,他们跟踪记录了724位男性,从少年到老年的工作、生活和健康状况等。七百多位研究对象中,至今还活着的大约有60%,而他们也都己经九十多岁。当年的研究人员从哈佛大学本科生屮选出了268名高材生,另外,从波士顿贫民区选出7456名家庭贫困的小男孩。这批研究对象经历了二战、经济萧条、经济复苏、金融海啸,他们结婚、离婚、升职、当选、失败、东山再起、一蹶

3、不振,有人顺利退休安度晚年,有人自毁健康早早夭亡。RobertWaldinger教授说,在他们研究的一开始,不管贫富,年轻人都坚信名望、财富和成就是他们过上好日子的保证。而回顾他们的一生,他们发现并非如此。最后,到今年,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一个人幸福与否,与他们所处阶层,贫富差距都没有直接相关。也就是说哪个阶层都有幸福与不幸福的,贫富也同样。最终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Overandoverinthese75years,”Di;Waldingersaid,"ourstudyhasshownthatthepeoplewhofaredthebestwerethepeoplewholean

4、edintorelationshipswithfamily,withfriendsandwithcommunity."(译文:在长达75年的跟踪研究后,我们发现最幸福的人们,就是那些和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周围人有着亲密关系的人。)一一哈佛大学著名“幸福研究”项目第四任主管罗伯特・瓦尔丁格博士这项颇具说服力的研究让我们看到,在真正时间满足的维度里,唯有与人与世界的关系健康融合,才能成就一个人的幸福感。对人类幸福的研究,为我们确立教育的本质带來了非常重大的意义。教育是生命体的工程,是着眼于一生之久的生命健康和幸福。教育的对彖,是“人”,是“生命”,必须立足于生命的本质需要和根本特征来实行

5、。因此,教育必定是上升到“哲学”甚至更高层次的人生命题。不知从何时起,AI(人工智能)成为了人类不得不马上面对的“未來”。从科学专家,至平民百姓,反应都是喜忧参半。AI发展这种突如其来的提速,也使得教育回归到生命本质层次,显得更为迫在眉睫。其实,AI无法与人类相比,纵然某日它能成就的智慧与伟业超过过去一切人类历史高度,它也仍然无法拥有“幸福”。AI不知道幸福是什么。AI没有生命的互动,灵魂的交流,彼此的相爱。而这些才是人类真正拥有的“独特磁码”。站好这个更高的位置,才能成为AI的驾驭者。但是,如果我们人,也不幸福,那就真的不如AlTo换句话说,既不聪明,也不幸福。我们可以承认我们没

6、有AI智能,但是,我们可以拥有“幸福”,这就是“美好的关系”。教育在这个高度来配合,才能真正发挥人类的优势。教育亟需变革,來面对这种新形势的挑战。可是似乎人们并不清楚变革的方向。现在的教育着眼的知识、技能,将来,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速度面前,转眼将被替代。我们拥有的经验、即时判断分析的能力,将被大数据库分析、云计算、机器学习能力的强大优势取代。并且,AI拥有比人类更优势的不受身体和环境影响的客观执行力。如果说,过去机器手臂,只出现在精密工艺流水线。如今,A1开始挑战人类的智能工作领域,并且迟早収而代之。这其实,对人类而言,也是极其好的一个契机。让我们重新回归到人生命无可取代的价值

7、认定和发挥里。人类近现代,特别工业革命以来,教育对人的定位,就是在一部庞大的社会机器里,一个个不同位置的运转零件。不同的分工,不同的位置,被赋予了不同的价值。受教育,或者学习的目的,都只有一个,为了“工作”。因此,幼年者,只知“学”,不知为何。及至步入社会前,有学者,定位为“谋求更好的工作,通过财富和权力的递增,实现自我的价值。”弃学者,谋生求职,有些已经丧失寻求人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的动力。这不由再让人联想到之前提到的哈佛“幸福研究”。研究对象中,有一位从哈佛毕业,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