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静脉孔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颈静脉孔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ID:47912523

大小:2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颈静脉孔的解剖及临床应用_第1页
颈静脉孔的解剖及临床应用_第2页
颈静脉孔的解剖及临床应用_第3页
颈静脉孔的解剖及临床应用_第4页
颈静脉孔的解剖及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颈静脉孔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颈静脉孔的解剖及临床应用摘要:颈静脉孔由于位置深,解剖结构复朵,比较难理解,手术也难到达(5.6.7)。因其在大小和形态在不同颅骨的差异,在同一颅骨上两侧的不同,同一孔道颅内端与颅外端的不同,以及其形态不规则行程曲折、由两块颅骨构成,有诸多的颅神经和静脉管穿行其间,所以很难将其概念化。1颈静脉孔的位置形态颈静脉孔是位于测颅底的枕、颍Z间较大的不规则裂隙,外形和大小变异较大。由颍、枕骨共围成,位于颅底枕傑的外侧,左右各一,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其内有后组脑神经和颈内静脉穿行,该孔为颅底最低点,有利于颅内静脉引流至颈内静脉。颍骨岩部下面有一深窝,为颈静脉窝

2、,构成颈静脉孔的前内界及外界,窝内容纳颈静脉球。枕骨颈静脉突的前缘有一深而宽的切迹,为颈静脉切迹,构成颈静脉孔的后内界。在孔的外侧壁,有乳突小管存在,迷走神经耳支穿过此管。在其前缘有鼓室小管开口,舌咽神经鼓室支经此入鼓室。颈静脉孔内存在颍骨和枕骨向孔内突出的颈静脉内突,分别称为颖突和枕突,部分融合成骨桥。骨桥在影像学检查屮具有一定意义。2颈静脉孔的结构毗邻颈静脉孔外口的前方为颈动脉管外口,外侧为茎突、茎乳孔,再向后外侧为乳突。内侧为舌下神经管、枕探和枕骨茎突。茎突是咽旁间隙的中心解剖标志,能保护其深面的颈内动脉、静脉和后组颅神经。颈静脉孔内口前内侧

3、部的前外上方为内耳门,后内下方为舌下神经管,三者连线近乎一条直线。其后外侧为前庭导水管外口,后内侧可出现傑管。颈静脉孔前内侧部有岩下窦沟从颛骨岩尖向下沿岩枕裂延伸,其内有岩下窦至颈静脉孔注入颈内静脉。颈静脉孔后外侧部则有乙状窦沟从横窦外端沿颍骨乳突部延伸。颈静脉孔与周围结构的距离,与其本身的大小有关,主要与颈静脉窝的大小有关,颈静脉窝较大时,顶部与鼓室仅隔一层很薄的骨板。3颈静脉孔内结构颈静脉孔内口前内侧部的前外上方为内耳门,后下方为舌下神经管,三者连线近乎成一直线。其后侧为前庭导水管外口,后内侧可出现驟管。颈静脉孔前内侧部有岩下窦从颍骨岩尖部向下

4、沿岩枕裂延伸,其内的岩下窦与展神经一同通过Dorell。管。岩下窦向外下方引流至颈内静脉。颈静脉孔后外侧部则冇乙状窦沟从横窦沟外端沿颍骨乳突部延伸。乙状窦与乳突小房仅隔一层薄骨板,乳突手术时不要误伤。岩上窦位于颛骨岩部的上缘,将海绵窦的血液引入横窦延伸为乙状窦处。颈静脉孔外口的前方为颈动脉管外口,外侧为茎突、茎乳孔以及稍远处的乳突,内侧为舌下神经管、枕樑和枕骨大孔,后方枕骨茎突。茎突是咽旁间隙的中心解剖标志,能保护其神面的颈内动、静脉和后组颅神经。颈静脉神经部冇舌咽神经和岩下窦通过。少数舌咽神经经神经部之前独立的骨管出颅。覆盖颈静脉孔的硕脑膜有2个

5、持征性的穿孔。分别形成漏斗状的舌咽神经道相筛网状的迷走神经道,前者有舌咽神经穿过。后者有迷走神经和副神经穿过;由于吞咽、迷走神经起点邻近•且常有蛛网膜粘连,因而在脑干附近或蛛网膜下腔很难将二者确切分开,唯有在舌咽神经道与迷走神经道间的硕膜隔处方可分辨。乙状窦进入颈静脉孔的静脉部后延续为颈静脉球。岩下窦接纳斜坡区的血液,形成单一或多个静脉道,在舌咽一迷走神经间,或舌咽神经前,或迷走神经后•或迷走一副神经间穿过。汇入颈静脉球内侧壁。4颈静脉孔与临床应用颈静脉孔发生病变时,较大颈静脉孔的症状出现相对较晚,然而较大的颈静脉孔血流量大,处理横窦时并发症相対较

6、多。由于颈静脉孔大小的不同,可推断两侧颈静脉球的大小及血流量的多少。因此,术前骨窗CT显示颈静脉孔大小有助于推断两侧颈静脉血流量的多少。(1)颈静脉孔临床综合征:为颈静脉孔发生病变时可岀现的笫IX、X、XI脑神经麻痹症候群。IX、X麻痹可致同侧软腭、咽部感觉障碍,舌后1/3部味觉缺失;声带和软腭麻痹致声音嘶哑,病侧咽反射消失。XI麻痹出现病侧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麻痹和萎缩,临床表现为不能向对侧转颈,不能耸肩。偶可出现耳鸣、耳聋和面神经麻痹等症状。vi1laret's、Horner's、vernet's综合征与IXXII神经有关;sicard、Jack

7、sons、siebenmann's和vernet's为颈静脉孔周围颅内区域受影响导致;而schmiedt's是由于第X和XI颅外区域受影响导致。参考文献[1]陈立华、陈凌、袁贤瑞主编,实用颅底显微外科[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98-205[2]德.JohannesLang著,孙为群、滕良珠译,颅底与相关结构临床解剖图谱[M].Ill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67-274[1]刘庆良、王忠诚、于春江,颈静脉孔区显微解剖(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20:10-13[2]美.AlbertL.RhotonJr•著,刘庆良主译,颅脑

8、解剖与手术入路[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99-716[3]DichioGFischerRL,NelsonK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