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设计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设计

ID:47960297

大小:109.8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17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设计_第1页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设计_第2页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设计一、活动构思本教学案例是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空气与氧气》的一部分内容,课本活动十分经典,学生只需根据课本活动即可获取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一知识点。然而,如果以此实验为媒介引导学生对实验原理,点燃方式,药品选择,环保等角度分析并设计实验,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着力之处,更是科学教学的精彩之处,这些技能经过学习,学生是可以获得的。如果他们都能够像科学家一样的思考、一样的行动,在生活和工作中时时发现问题,并应用在学校所学习的科学探究的过程技能,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正是科学教学所追求的、所乐见的结果。所以本案例在设计上着重学生通过针对教材实验的分析和改进,更精确的测定

2、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基此设定本案例的教学目标为:1.结合STEAM理念,多学科融合,基于真实情景提出解决方案。2.查阅资料、自主分析自主探究,设计实验并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3.在实验过程中体会从混合物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定量研究的误差分析意识。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和学生一起查阅资料,分析探讨,注重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推行小组任务、讨论、对话、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实践。对各种实验药品进行分析尝试,总结其优缺点后,自主设计了更为简洁高效的实验装置,并在手持测氧仪的比正下分析误差,进一步优化实验。二、活动记录1.[实验原理]设置实验原理铺垫—胶头滴管吸水。学生实验

3、:用胶头滴管吸液分析原理,比较组内吸液效果并讨论交流。生:挤压胶帽,赶走胶帽中的空气,内部压强减小,大气压把水压人滴管中。生:挤出的空气多,进人的水也就多。生:胶帽周围不能漏气,否则无效。教师实验:一只空集气瓶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将接有一根橡皮管的注射器伸人瓶中抽气,观察现象。学生会一目了然地看出液面上升,并且液面上升的体积等于抽取气体的体积。师:那么能不能只抽取氧气,从而计算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生:不能抽取,但可以消耗氧气。生:利用可燃物燃烧,消耗氧气,产生压强差,引发液体倒吸2.[药品选择]学生的认知中可以消耗氧气的方式有:燃烧消耗氧气;动植物呼吸作用;铁生锈等。师:你能找到燃烧只消耗氧气

4、,又不产生气体的药品吗?生:磷,铜……生:食品脱氧剂师:蜡烛燃烧是不是一定不能完成该实验测量?生:只要找到能吸收二氧化碳的物质。3.[点燃方式]学生实验:将酒精棉球点燃,放入集气瓶中,将带有注射器的橡皮塞塞紧。比较组内吸气量并讨论交流。师:吸气量是消耗氧气的量吗?生:酒精棉球燃烧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师:那么为何气体会被倒吸?生:瓶内气压减小。生: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师:如果我们选用白磷做实验,我们得将它密闭点燃,那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使之燃烧?生:白磷着火点40℃。可以放入热水中。生:用电热棒生:用酒精灯外部加热生:放大镜聚焦4.[环境保护]拉瓦锡多次重复钟罩实验,每次实验历时12天

5、,坚持不懈,最终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为21%。由于该实验的药品汞毒性较大。师:白磷燃烧也会造成空气污染,那我们应该怎么设计实验装置。生:密闭。生:装置体积小一些。这样可以减少药品的使用,还可以节省时间。5.[装置设计]三、活动评议在常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把本实验原理的探究作为教学难点,甚至用半节课的时间来分析实验原理,而学生理解依然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是教师不能充分挖掘教材。在引导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基础上分析实验研究的过程,是很容易理解实验原理、突破教学难点的。对实验原理的分析,可以借鉴胶头滴管吸水等浅显易懂的生活经验作引导,能很自然地过渡到教材实验设计中的测定原理、实验装置及药品选择等方面。本

6、教学案例在STEAM理念的基础上进行跨学科融合学习。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将化学、物理、数学、美术充分融入到了原理透析、数据整理、图解装置等各个教学环节中,促进了学生在多个领域中学习提升。本教学案例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开展科学探究,不拘于书本,不墨守成规,从瓶胶头滴管吸水小组实验,到课堂的自主设计原创实验、延伸到更加精准的铁粉实验,同学们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让化学实验教学充分发挥了培育学生学科素养的功能与价值,立足于让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勇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