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导学案1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导学案1 新人教版

ID:47968612

大小:11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导学案1 新人教版_第1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导学案1 新人教版_第2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导学案1 新人教版_第3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导学案1 新人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导学案1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导学案1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 1.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判断;2.知道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的原理;3.能进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课前预习】1.将下列物质放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完成下列各题:物质是否形成溶液物质类别颜色久置后(是否分层)溶解时吸热或放热NaClNaOH硝酸铵硫酸铜不填面粉不填不填植物油不填不填通过上表你能回忆出什么叫溶液吗?它有哪些基本特征?2.现有6.5g锌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⑴在100g稀硫酸中,溶

2、质的化学式为,质量为g;溶剂的化学式为,质量为g.⑵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其中溶质的化学式为,其质量为g;溶剂的化学式为,其质量为g.【情境导入】你的饭量有多大?一次能能无限制的吃饭吗?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二、自主探究:知识点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概念及影响因素[问题一]什么是

3、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归纳】物质的溶解性是指:                       【实验探究】观察实验,思考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现象与结论①取三支试管,各装入5mL水,分别加入食盐、硝酸钾、消石灰各1g,振荡、静置,观察溶解情况。  ②取两支试管,各取5mL水和酒精,分别放入一粒碘晶体,振荡,观察其溶解情况。  ③往实验1中的硝酸钾试管中再加入2g硝酸钾,充分振荡,观察是否完全溶解?如不完全溶解,将试管加热,观察其溶解情况。 实验结论:物质的溶解性与  

4、    、      和       有关。练习:1.下列关于物质溶解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B、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D、物质的溶解性与使用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有关2.衣服上的油污可以用汽油洗去与餐具上的油渍用洗洁精洗去其原理一样吗?[问题二]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实验探究I】课本P33,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操作 加入5g氯化钠搅拌再加入5g

5、氯化钠搅拌再加入10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溶解现象与               和             的量有关。【实验探究II】课本P34,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硝酸钾固体能否继续溶解?操作现象结论加入5g硝酸钾溶解现象还与         有关。再加入5g硝酸钾加热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冷却【小结】根据实验探究,阅读课本P33—35,形成概念。1.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⑴   ;⑵   ;⑶   等。2.概念:⑴饱和溶液:在    下,向    溶剂里加

6、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判断是否饱和的方法:。⑵不饱和溶液:溶质       继续溶解的溶液。⑶结晶:溶质以         的形式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混合物的分离⑴过滤法:分离可溶物+难溶物⑵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①蒸发结晶:如         。②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         。【思考】通过实验探究,思考下列问题。1.在饱和溶液中,为什么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 2.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它溶质吗。即概念中为何强调

7、“这种溶质的饱溶液”? 【知识拓展】分析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间的关系。 1.对于同一种溶质来说,在相同温度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   。(填“浓”或“稀”) 2.对于不同种溶质来说,饱和溶液   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    是稀溶液。(填“一定”或“不一定”)★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根据溶液的“浓”“稀”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只有当溶质、溶剂、温度相同时,饱和溶液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例如20℃时的NaCl饱和溶液肯定比20℃时的NaCl不饱和溶液浓

8、。具体关系可用右图表示。右图有A、B两种情况,请举例说明: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二、相互转化 【讨论】根据实验探究分析,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如何转化?【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回顾反思】想想你有哪些疑惑?还有什么知识想进一步探究?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课本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