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津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经验.PDF

梁乃津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经验.PDF

ID:48004228

大小:155.38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6-29

梁乃津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经验.PDF_第1页
梁乃津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经验.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梁乃津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经验.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996年第11期7跟师札记梁乃津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经验3罗振华主题词慢性阻塞性肺病ö中医药治疗呼吸道疾病@梁乃津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COPD)系对于本病的治疗,梁老认为应该从两方面指多种慢性肺系疾病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包括考虑。发作时以控制症状为主,缓解时以培正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相当于中医固本为重;控制症状又以祛风消痰为先,培正咳喘、肺胀范畴。为一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固本则以培补元气为要。其病理演变复杂,病程缠绵,以老年人发病居外邪侵犯人体,虽变证多端,治法各异,但多。导师梁乃津对本病辨治经验丰富,疗效满终须祛邪外出方为正治,不能见某症治某症。因意。现介绍如下。X此

2、,梁老治本病很重视驱散外邪,只要还存在1本属肺、脾、肾虚,标乃风痰瘀阻一分风邪,则加一分治风药,务求尽散风邪,使COPD的病理特点均有不同程度的气道阻肺气得以舒展,恢复正常升降。常用方药有三塞,或粘膜分泌亢进,主要症状表现为咳逆上拗汤(麻黄、北杏仁、甘草)、防风、苏梗、薄气、痰多、胸闷、喘息或哮鸣,动则加剧,甚荷、青蒿、蝉蜕等。其次是除痰,祛除痰液是至鼻煽气促,目如脱状。梁老认为本病的发生,本病治标的关键一环。此类病者平素多属肺虚虽然表现一派肺系症状,但实与脾、肾密切相脾弱,稍感风邪则气机逆乱,湿聚成痰,风痰关。若平素饮食不节、贪凉饮冷,就会损伤胃相煽,诸症悉生。另一方面临床上本病多见虚气而导

3、致脾虚,脾运失司,水湿停滞,影响正实挟杂,寒热互错情况,病者正气已虚,不堪常气机升降而波及肺气虚;先天肾气不足或后重击。因此在遣方用药上,要注意除痰勿伤正,天削伐可导致肾虚,而肺气根于肾,肾虚则影扶正勿助痰;寒毋过寒,热毋过热,固守“中响肺亦虚。肺气一虚,卫外失职,六淫之邪,特庸”。如从寒化,梁老多用三子(养亲)汤、陈别风寒、风热每易反复袭肺,或邪盛正虚,或夏六君汤、制南星、化州橘红丸等,以温肺化迁延失治,导致虚者更虚,实者更实,而易诱饮,健脾除痰;如饮郁化热,痰热郁肺,则多发本病的发作。肺气肃降受扰上逆而为咳,升用桑白皮汤(桑白皮、黄芩、黄连、山栀子、浙降失常则为喘;脾虚运迟,津液停积而化为

4、痰贝母、北杏仁、苏子、法半夏)、葶苈大枣泻肺浊,风痰相扰,阻塞气道,出现痰多胸闷,气汤(葶苈子、大枣)、鱼腥草、青天葵、天竺黄、促喘鸣等症,病久络脉瘀阻,痰浊瘀血互结,导冬瓜仁等,以清热肃肺,祛痰平喘。在疾病治致疾病缠绵难愈。《丹溪心法·喘》云:“肺以疗过程中,虽对症遣药而效不显,可适当加活清阳之气,居五脏之上⋯⋯为风寒暑湿邪气相血祛瘀药,如桃仁、当归等以疏通脉络,每能干,则肺气胀满,发而为喘。又因痰气皆能令获效。人发喘。⋯⋯亦有脾肾俱虚,体弱之人,皆能缓解期的治疗,除了益肺健脾外,梁老认发喘。”基本将喘咳、肺胀的病因、病理叙述清为更重要的是培补肾阳,临床上病者多表现为楚。2治标以风痰为先,固

5、本以补肾为要X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10120)©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8新中医肾阳虚的症状,畏寒肢凉,腰尿频等。故在冬花、紫菀、法半夏各15g。服药3剂,症状明对症基础上酌加补骨脂、紫河车、杜仲、核桃显减轻,依上方加减调服6剂,诸症悉平,继肉、肉苁蓉、巴戟等,俾肾阳振复,肺气有根。以益气健脾固肾之品善后。3病案举例例2:谢××,女,65岁,1992年11月8例1:陈××,男,56岁,1991年10月20日就诊。反复咳喘3个多月,咳甚则气紧,痰日初诊,有慢性咳嗽史多年。近期咳嗽月余,因

6、不多,口干不渴,间胸闷心慌,腰,夜尿多,外感而起,初时痰少难咯,经中西药治疗,外经中西药治疗,气促未减。刻诊:面色略虚浮,感已除,痰转稀白而多,咳嗽仍断续不已,以无明显鼻翼煽动,呼吸略抬双肩,双肺哮鸣音入夜、晨起为甚,咳甚则气紧,并有少许鼻塞,(6),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无力。西医诊口不干。刻诊:面色少华,双肺底少许湿罗音,为COPD,中医辨证属肺肾两虚。治宜补肺益哮鸣音(+),气少促,舌质淡胖、苔薄白腻,肾,纳气平喘。处方:党参30g,紫河车20g,9脉濡缓。血白细胞1015×10öL,N0167。西医补骨脂、白术、金樱子、桑白皮、款冬花、菟诊为COPD。中医诊断为咳喘,证属肺脾两虚,丝子

7、、核桃肉各15g,五味子、桃仁、炙甘草各外邪未清,治宜疏风止咳,健脾除痰。处方:炙10g。服药3剂后症状改善,再以上方进退12麻黄、橘红各6g,北杏仁、僵蚕各12g,党参剂,症状基本消失。30g,防风10g,云茯苓18g,白术、桑白皮、款(上接第6页)10g,葛根15g,甘草5g,水煎服。治暑温,发绿豆衣、绿豆花、绿豆叶和绿豆芽皆可药热烦渴。用,功用与绿豆大致相同。(罗颂平整理)2常用方剂配伍及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