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结果.pdf

教育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结果.pdf

ID:48006425

大小:2.17 M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1-12

教育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结果.pdf_第1页
教育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结果.pdf_第2页
教育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结果.pdf_第3页
教育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结果.pdf_第4页
教育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结果.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结果.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3ज6௹৘࿹࣮Vol.33,No.62014୍6ᄅGEOGRAPHICALRESEARCHJune,2014教育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结果12孙玉环,季晓旭(1.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大连116025;2.东北财经大学社会与行为跨学科研究中心,大连116025)摘要:进入21世纪,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作为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教育在中国已经被提高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2001-201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教育经费、教育经费占地区GDP比例三项指标的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结果,进行“微观

2、”面板数据建模,具体比较和分析中国教育发展水平、GDP对教育投入弹性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教育投入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类型经济区域的影响作用不同。总体来看,GDP对教育投入富有弹性,尤其是对于经济基础好、居民文化素质较低的省份,GDP对教育投入的弹性通常较大。但中西部9个省份则出现教育与经济消极互动的局面,表现为GDP对教育投入缺乏弹性。关键词:教育投入;经济增长;面板数据;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中国DOI:10.11821/dlyj2014060131ႄ࿽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粗放型的教育发展方式大力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并对高等教育实行大幅扩张。在此期间,虽然中国教育投入连

3、年增长,但教育经费仍相对不足,这已成为束缚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因素。通过国际间比较可以发现,2000年[1]世界所有国家公共教育投入比例中位数是4.5%,发达国家、欠发达国家、转型国家的该比例分别是5.3%、4.1%和4.2%。中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并在1993年提出要在2000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但该时间表推迟到了2012年才得以实现。中国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在义务教育领域表现尤为突出,而且各区域间的教育投入严重失衡。2010年北京人均教育经费(3126.79元/人)约为同年河南的3.23倍,这种失衡导致义务教育不公平,最

4、终引发人力资本在中国区域间分布失衡,加重了中国区域间的差距。本文以2001-201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结合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微观”面板数据建模,具体比较和分析中国教育发展水平、GDP对教育投入弹性的区域差异问题,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2ཌྷܱۀ୑ࠣ࠹ਈ࿹࣮࢘ሸඍ2.1经济增长与教育投入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以收稿日期:2013-12-19;修订日期:2014-03-20作者简介:孙玉环(1970-),女,黑龙江牡丹江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社会调查方法。E-mail:yhsun60

5、2@126.com1129-1139页1130৘࿹࣮33卷[2]表示为人均产量。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把经济增长定义为“经济增长代表的[3]是一国潜在的GDP或国民产出的增加。”而刘易斯在《经济增长理论》一书中,则认为经济增长是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长,如果考虑到人口和价格因素,经济增长就是人均实际产出的增加。本文主要是进行地区间的比较,在衡量经济增长时,采用以2001年为基期的可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GDP)。教育经济学认为,用于教育的支出是一种投资,其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人的劳动能力;但又不同于物质生产部门的投资,教育投入兼具消费性和生产性二重性质,表现出非盈利性、连续

6、性、固定性和递增性等特点,因此对社会体育、卫生医疗保健、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投资不应属于教育投入。2.2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研究角度综述传统上,西方经济学家关于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舒尔茨的增长余额分析法、丹尼森的因素分析法、斯特鲁米林的劳动简化法。在近几年对[4]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Teles等使用世代交叠模型分析政府对基础教育的[5]投资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从而分析出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Malumfashi基于内生增长理论,通过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得出尼日利亚的教育支出能够显著地促[6]进经济增长的结论;Khalifa以教

7、育支出作为人力资本的指标,使用1977-200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误差修正框架下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了教育支出和经济增长在6个GCC(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的关系。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7]的定量研究成果。袁国敏利用菲德模型,对中国1990-2000年的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8]作用及其外溢作用进行了测算;叶茂林等通过构建教育的总量生产函数,利用回归模型[9]中的产出弹性系数,度量了中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于东平等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