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脱水制乙烯实验.pdf

乙醇脱水制乙烯实验.pdf

ID:48007441

大小:445.92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1-12

乙醇脱水制乙烯实验.pdf_第1页
乙醇脱水制乙烯实验.pdf_第2页
乙醇脱水制乙烯实验.pdf_第3页
乙醇脱水制乙烯实验.pdf_第4页
乙醇脱水制乙烯实验.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乙醇脱水制乙烯实验.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六乙醇气固相脱水制乙烯动力学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内循环式无梯度反应器的特点以及其它有关设备的使用方法。2、通过乙醇气固相催化脱水实验,巩固所学的有关动力学方面的知识。3、掌握内循环式无梯度(全混流)反应器的设计方程。4、掌握利用内循环式无梯度反应器获得反应动力学数据的方法和手段,巩固动力学数据的处理方法,并可根据动力学方程求出相应的参数值。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磁驱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催化剂颗粒置于不锈钢筐内,不锈钢筐置于反应器内腔,反应器整体置于恒温电炉中。由于搅拌轮的推动作用,使气流强制循环,可使反应器内的反应混合物达到理想混合,即无浓度梯度和温度梯度,物料的流动方式近于全混流

2、。根据全混流反应器的设计方程可知,反应物的反应速率满足式(1)。FXmolAA0-'=r,()(1)AWgh其中,FA0——进料的摩尔流率,mol/h;XA——反应物A的转化率;W——催化剂质量,g;-rA`——反应物A的消耗速率,mol/(g·h)。由此可计算出反应物的反应速率。通过调整进料速率,可以得到不同的反应物转化率(或反应器出口浓度),从而可得出反应速率常数k与反应级数n。本实验的对象为乙醇脱水反应,该反应为平行反应,乙醇进行分子内脱水成乙烯,同时可能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参见式(2)和式(3)。2CHOH→CHOCH+HO(2)2525252CHOH→CH+HO(3)25242一

3、般而言,较高的温度有利于生成乙烯,而较低的温度则有利于生成乙醚。在给定温度压力条件下,在所述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内,以60~80目分子筛为催化剂,在一定的乙醇进料速率下,进行乙醇脱水气固相反应。利用六通阀对产物进行采样分析,得到各组分的色谱分析面积百分比。利用表1所提供的校正因子按式(4)计算得出各组分的质量分数或摩尔分数。??????=(4)∑????表1各组分的校正因子名称乙烯乙醇乙醚水分子量28.146.174.118.0质量校正因子0.5850.640.670.55摩尔校正因子2.081.390.913.03表2实验数据举例进料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催化剂用量色谱面积百分比(%)(mL/m

4、in)(oC)(MPa)g乙烯水乙醇乙醚0.2290.00.1012.0423.027.230.619.2以表2数据为例,反应产物中乙烯的摩尔分率为:????2.08×23.0%?===0.251乙烯∑????2.08×23.0%+3.03×27.2%+1.39×30.6%+0.91×19.2%同理可得,x水=0.434,x乙醇=0.223,x乙醚=0.092进一步计算乙醇转化率:X=()原料中乙醇的量−产物中乙醇的量/原料中乙醇的量乙醇(5)x0.223乙醇=1-=1-=0.661x+x+2x0.251+0.223+20.092乙烯乙醇乙醚乙烯收率:生成的乙烯量Y=(6)乙烯原料乙醇量乙

5、烯生成速率记为r乙烯,根据全混流反应器的设计方程可知,乙醇进料速率乙烯收率r乙烯=(7)催化剂用量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反应器中乙醇的浓度为:?乙醇101000∗0.2233?===4.820mol/m乙醇??8.314∗(273.15+290.0)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乙烯乙醇ln(?)=?ln(?)+ln(?)乙烯乙醇求得不同进料速率下的r乙烯和C乙醇,对ln(r乙烯)和ln(C乙醇)作图,根据线性拟合的结果,即可求得反应级数n和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调整操作温度,重复实验,得到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k,根据阿累尼乌斯定律,k=kexp(−E/RT)(5)0知,Elnkk

6、=−ln0RT(6)将lnk对1/T作图,即可求出指前因子k和活化能E。0三、实验装置及试剂1.实验装置反应器结构参见图1。实验装置流程简图如图2所示。装置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进料系统,由微量进料泵、氢气钢瓶和汽化器组成;第二部分是反应系统,由一台内循环式无梯度反应器、温度控制器和显示仪表组成;第三部分是取样和分析系统,包括产品收集器、六通采样阀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六通采样阀结构及工作原理参见图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压片,2-催化剂,3-框压盖,4-浆叶,5-反应器外筒,6-加热炉,7-反应器内筒,8-法兰,9-压盖,10-轴承,11-冷却内筒,12-

7、轴,13-内支撑筒,14-外支撑筒,15-反应器磁钢架,16-底筒,17-磁力泵图1反应器结构TIC-控温,TI-测温,PI-压力计,J-进液排放三通阀,TCD-热导池检测器1-氮气气体钢瓶,2-稳压阀,3-干燥器,4-过滤器,5-质量流量计,6-单向阀,7-缓冲器,8-预热器,9-预热炉,10-反应器,11-反应炉,12-马达,13-六通阀示意图,14-保温箱,15-气相色谱仪,16-冷凝器,17-转子流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