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1).pdf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1).pdf

ID:48008410

大小:640.56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1-12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1).pdf_第1页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1).pdf_第2页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1).pdf_第3页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1).pdf_第4页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1).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1).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第2期苏北与苏巾、苏南经济发展差异昀演变及成因搽析半简晓彬1,沈正平1一,刘宁宁3(1.淮海发展研究院,江苏徐州221009;2.徐州师范大学区域与城市研究中心,江苏徐州221009;3.徐州工程学院经济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摘要:按照2000年江苏省新的区域划分方法,从经济总量、均量、外向程度、产业结构、居民生活等方面。首先定量分析了1995年以来苏北、苏中、苏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轨迹;进而阐释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后立足于欠发达的苏北,提出了缩小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战

2、略对策。关键词:江苏省;苏北/苏q,/苏南;经济发展差异;演变;成因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实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主导下,江苏省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至2004年底,占全国总面积1.06%的江苏,创造了占全国11.3%的地区生产总值和14.8%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苏北与苏中、苏南的差异却日益扩大,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沈正平、翟仁祥分析了江苏省南北Ⅲ1978—2001年的经济发展差距,发现20多年来其南北差距呈现迅速扩大趋势⋯。欧向军、顾朝林通过对苏南、苏中、苏北圆三大区域经济极化

3、现象的分析。论述了三大区域差异与极化的明显扩大¨1。戴先杰从生产力布局角度,提出了缩小苏南苏北差距的构想∞J。管卫华等选取1980、1990、2000年江苏各县(市)19项指标,分析了江苏区域发展差异的空间机制H】,等等。为了探讨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成因,本文按江苏省2000年新的区域划分方法四,以《江苏统计年鉴》(1996—2005年)为数据来源,试图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并进而寻求缩小这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战略对策。一、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的差异特征(一)经济总量1990年代

4、中期以来,苏北与苏中、苏南的综合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图1)。至2004年末,苏北与苏中、苏南的GDP分别达到3220.08亿元、2719.39亿元、9591.77亿元,占全省份额依次为20.7%、17.5%、61.8%。与1995年相比,苏北缩小2个百分点,苏中缩小3.4个百分点,而苏南扩大5.4个百分点。从GDP增长率看,1995—2004年,苏北与苏中、苏南GDP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1.9%、10.9%、14.2%,苏南增速明显快于苏北和苏中。就总体看,90年代中期以来,苏北与苏中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小,但与苏南的差距呈扩大趋

5、势。亿元105009000750060004500300015000图1苏北与苏中、苏南GDP的变化(1995-2004年)作者简介:简晓彬(1971年一).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经济规划布局。沈正平(1961年一),男,江苏宝应县人,淮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项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人文地理教学与研究。刘宁宁(1979年一)。江苏邳州市人,徐州工程学院经济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JIJD72)和江苏省软科学研究项目(

6、BR2005004)阶段性研究成果①苏北指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五市;苏中指南京、镇江、扬州、南通、泰州五市;苏南指苏州、无锡、常州三市。②同①。,③苏北指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五市;苏中指扬州、南通、泰州三市;苏南指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常州五市。53万方数据(二)经济均量1995年,苏北与苏中、苏南的人均GDP分别为3859元、6219元、13657元,比值为1:1.61:3.54;到2004年,苏北与苏中、苏南的人均GDP分别为997l元、15711元、42710元,比值变为l:1.58:4.28,苏北

7、与苏中的差距有所缩小,、但与苏南的差距明显扩大。从增长速度看,苏北与苏中、苏南人均GDP的年均增速分别为11.1%、10.8%、13.5%,苏北比苏中快0.3个百分点,比苏南慢2.4个百分点。为进一步分析三大区域的均量差异,本文运用多种指标进行定量测度,以增强结论的可信度。1.区域总体差异。基尼系数和变异系数是反映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两个常用指标。经计算而得(图2),苏北与苏中、苏南的基尼系数和变异系数从1995年的0.3412和0.6464逐渐扩大到2004年的0.3808和0.7668。二者反映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995

8、—1996年区域差异略有缩小;1996—2004年区域差异逐步扩大,其中2002—2003年区域差异变化幅度最大。图2苏北与苏中、苏南人均GDP的基尼系数和变异系数(1995—2004年)2.区域差异分解。塞尔从信息量和熵的角度出发研究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塞尔指标值越大,个体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