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流体色谱的研究进展.pdf

超临界流体色谱的研究进展.pdf

ID:48026042

大小:101.37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1-27

超临界流体色谱的研究进展.pdf_第1页
超临界流体色谱的研究进展.pdf_第2页
超临界流体色谱的研究进展.pdf_第3页
超临界流体色谱的研究进展.pdf_第4页
超临界流体色谱的研究进展.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临界流体色谱的研究进展.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2卷分析化学(FENXIHUAXUE) 研究报告第8期2004年8月ChineseJournalofAnalyticalChemistry1104~1109超临界流体色谱的研究进展3陈 青刘志敏(济宁工业学校,济宁272131)(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摘 要 超临界流体色谱作为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有力补充可用于热不稳定和低挥发性物质的分析分离和制备,也可用于超临界流体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本文从色谱的流动相、固定相、检测系统及应用几方面综述了超临界流体色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色谱,流动相,固定相,二氧化碳,评述1 引  言超临界流体色谱(su

2、percriticalfluidchromatography,简称SFC)是指以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以固体吸附剂(如硅胶)或键合到载体(或毛细管壁)上的高聚物为固定相的色谱。混合物在SFC上的分离机理与气相色谱(GC)及液相色谱(LC)一样,即基于各化合物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得到分离。[1][2]SFC始于20世纪60年代,直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发成功了空心毛细管柱式SFC,应用于分析领域。由于流动相的使用量很小,因此使得流动相的使用范围得以扩大,甚至一些有毒的、贵重的流体[3]被用作流动相。随着微柱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发展,出现了填充柱式SFC。这类色谱采用HPLC

3、普遍使用的柱子和填料,根据流动相的特点,由HPLC改装而成,成功地用于分析某些热敏性、低挥发性、极性化合物。对于填充柱式SFC,其样品的分离和收集被认为优于毛细管GC和HPLC。由于超临界流体的高扩散性和低粘性,使分离速度加快,同时由于密度的变化可直接影响流动相的溶剂化能力,因此可通过改变影响密度的因素(如压力、温度等)较容易地使欲分离物质从流动相中分离出来,收集起[4]来。因此,填充柱式SFC不仅可用于物质的分析,而且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制备型SFC。[5~25]针对SFC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及技术发展状况,发表了一批专题性的综述文章;另外,介绍[26,27]SFC的专著也相继问世。本

4、文将从以下几方面介绍SFC近年来的研究进展。2SFC的流动相超临界流体是指温度和压力高于其临界值时的一种物质状态,兼具气体和液体的特点,具有以下性质:(1)其扩散系数高于液体1~2个数量级,这种高扩散性在传质过程中使得SFC流动相的最佳流速总是高于LC。因此,达到相同的分离效率,SFC往往比LC快;(2)超临界流体的粘度比液体低2个数量级,故使柱压降在相同的条件下要比LC的降低许多,这也是SFC的分离速度快于LC的一个重要原因;(3)超临界流体的密度与液体相似,为气体的200~500倍,使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加,从而增强了其溶剂化能力,并且其密度随压力可调,尤其在临界温度附近,压力的微

5、小变化可引起密度的较大变化。因此,可通过调节压力来实现对不同物质的分离。SFC可用于分离和分析一些GC和LC难以分离分析的物质,尤其在分析分离一些热敏性、低挥发性等化合物方面表现出优越性。尽管氨、二氧化硫、氧化氮及氯氟烃类等物质都曾用作SFC的流动相进行过研究,但应用最广泛的流动相是超临界CO2。这是因为CO2临界温度(31.08℃)接近室温,临界压力(7.38MPa)不太高,可使色谱系统在接近室温和不太高的压力条件下进行操作。另外,CO2无毒,不燃,无化学腐蚀性,因此,以它作为SFC的首选流动相,在食品、医药、生物制品及精细化工产品等的分析分离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超临界CO2用

6、作SFC的流动相,其最大的缺点是不能洗脱极性化合物。在多数情况下,CO2对结构或分子量相似的物质的分离能力是不足的。为增加其溶剂化能力,往往需要在其中加入少量的极性2002210231收稿;2003204219接受©1995-2004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第8期陈 青等:超临界流体色谱的研究进展1105改性剂。常用的改性剂有甲醇、乙醇、异丙醇和乙腈等,使用最多的是甲醇。这是由于甲醇与CO2形成的二元混合物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不太高,并且甲醇的极性在低碳醇中比较大。对于中等极性的物质,在超临界CO2中

7、加入一定量的极性有机溶剂便可达到理想的分离目的;而对于强极性的化合物仅加入极性改性剂是不够的。为实现对强极性物质的SFC分离,在改性剂中加入了微量[19][28]的强极性有机物(称之为添加剂)成功地分离了有机酸和有机碱;Liu等在乙醇中加入微量磷酸,基线分离了强极性的黄酮类化合物。流动相中微量强极性添加剂的加入拓宽了SFC的适用范围。[29~33]对于改性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测定结构相似的几种物质在CO2和含有甲醇的CO2混合物中的溶解度发现,改性剂的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