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基础知识.ppt

CT、MR基础知识.ppt

ID:48031617

大小:4.03 MB

页数:40页

时间:2020-01-13

CT、MR基础知识.ppt_第1页
CT、MR基础知识.ppt_第2页
CT、MR基础知识.ppt_第3页
CT、MR基础知识.ppt_第4页
CT、MR基础知识.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CT、MR基础知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CT、MR基础知识影像中心 王丽红CT成像一、CT的基本原理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hy,简称CT),是计算机与X线检查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当高度准直的X线束环绕人体某一部位作断面扫描(通常是横断面)时,部分光子被吸收,X线强度因而衰减,未被吸收的光子穿透人体后,被检测器(detector)接收,然后经放大并转化为电子流,作为模拟信号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运算,重建成图像,由阴极线管显示出图像来,供诊断用。 检测器接收射线信号的强弱,取决于人体截面内组织的密度,密度高的组织如骨吸收X线

2、较多,检测器测得的信号信号弱;反之,如脂肪、含气的脏器吸收X线少,测得的信号强。这就是CT利用X线穿透人体后的衰减特征作为诊断病变的依据。 计算机将检测器接受到的射线信号的强弱利用数学处理方法重组图像,显示到荧光屏上,就形成受检面的CT图。二、CT值CT的特点是能够分辨人体组织密度的轻微差别,所采用的标准是根据各种组织对X线的线性吸收系数来决定的。为了计算与论述方便,将线性衰减系数划分为2000个单位,称为CT值。以水为0值,最上界骨的CT值为1000;最下界空气的CT值为-1000。 实际上,CT值是C

3、T图像中各组织与X线衰减系数相当的对应值。CT值不是绝对不变的数值,它不仅与人体内在因素如呼吸、血流等有关,而且与X线管电压、CT装置、室内温度等外界因素有关,所以应经常校正,否则将导致误诊。三、窗宽、窗位人体组织CT值的范围为-1000到+1000共2000个分度,而人眼不能分辨这样微小灰度的差别,仅能分辨16个灰阶。为了提高组织结构细节的显示,能分辨CT值差别小的两种组织,操作员根据诊断需要调节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这种调节技术称为窗技术--窗宽、窗位的选择。 窗宽是指显示图像时所选用的CT值范围。窗宽

4、的宽窄直接影响图像的对比度;窄窗宽显示的CT值范围小,可分辨密度较接近的组织或结构,如脑组织;反之,窗宽加宽的CT值幅度大,对比度差,适用于分辨密度差别大的结构如肺、骨质。 窗位是指窗宽上、下限CT值的平均数。窗位的高低影响图像的亮度;窗位低图像亮度高呈白色;窗位高图像亮度低呈黑色。四、影响CT图像的因素1、窗宽、窗位 如果要获得较清晰且能满足诊断要求的CT图像,必须选用合适的窗宽、窗位,否则不仅图像不清楚,还难以达到诊断要求,降低了CT扫描的诊断效能。2、噪声和伪影 噪声分扫描噪声和光子噪声。 伪影有:

5、 患者在扫描中移动、呼吸、肠蠕动等可造成移动伪影; 人体内、外金属异物,术后银夹、枕骨粗窿,鸡冠等过高密度影产生放射状告密度条状影; 机器本身发生故障。3、部分容积效应和周围间隙现象。 4、CT的分辨率 分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五、CT的增强扫描经静脉给予水溶性碘造影剂使病变组织X线吸收率增高,加大了正常与病变组织间灰阶的差别,从而提高了病变的显示率。这种方法称之为造影增强检查。 病变组织的强化是由于其含碘量增加而使局部密度增高,其机理主要与局部血流量增加(异常血管增生)或血液内碘含量增高;血脑屏障遭到破

6、坏,造影剂漏出血管外等因素有关;病变组织内造影剂的代谢与正常组织代谢不同,造成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间灰阶差别。 常用造影剂有①离子型造影剂,如泛影葡胺; ②非离子型造影剂,如欧乃派克。 造影剂的给药方法①一次性注射或集团注射法 ②静滴法 ③蛛网膜下腔给药作椎管或脑室 造影扫描六、CT装置的基本结构由扫描装置、计算机系统、图像显示、记录、储存等部分组成。 扫描装置包括X线球管、探测器与信号转换系统。七、螺旋CT通常的CT机X线球管做往返圆周运动。每次扫描都经过启动、加速、匀速采集数据、减数、停止几个过程,使扫

7、描速度难以大幅度提高。且仅能获得二维(2D)信息。 螺旋CT应用滑环技术,使得X线球管做单方向连续旋转运动,同时患者检查床以均匀速度平移前进或后退中,连续采集体积数据进行图像重建。能够获得三维(3D)信息。 与普通CT机相比螺旋CT的优点是:①提高病变发现率②提高扫描速度③提高病变密度测定④可能减少造影剂用量⑤在造影剂最高时成像⑥可变的重建扫描层面⑦可建重叠扫描层面⑧可行多层面及三维重建MRI成像核磁共振(MagneticRasonanceImaging,MRI)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影像学诊断,特别是

8、脑、脊髓、骨骼和软组织等方面影像诊断的水平。它促进了现代医学影像学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是继CT应用以后影像学科的又一次飞跃。一、磁共振成像原理1、什么叫核磁?什么叫核磁共振?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其中质子与MRI成像有关。 成物组织中含有1H、13C、23Na、31P等元素,这些元素的原子核均为带有奇数质子的原子核。其中1H是人体内数量最多的元素,且原子核只含一个质子,是人体内最活跃、最易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