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ppt

《论语》》十则.ppt

ID:48040149

大小:485.5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20-01-14

《论语》》十则.ppt_第1页
《论语》》十则.ppt_第2页
《论语》》十则.ppt_第3页
《论语》》十则.ppt_第4页
《论语》》十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十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孔子是一个感知天命的人宋代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人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司马迁评孔子:“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见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也。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者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人矣。”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齐诵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4、子

2、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共二十篇。每篇用第一句开头的词作题目

3、。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主要类型1、语录体2、对话体3、叙事体孔子思想学说的影响1、提出的“仁者爱人”的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忧道乐贫的精神、“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精神等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价值观念。2、提出“为政以德”,主张礼教、礼治、中央集权,反对个人独霸与官员专权的天下和平一统的政治思想,直接影响着中国数千年政治制度和治国方略。3、创始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化的继承传播和人才培养。4、孔子个人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激励和影响着后人。学什么?学而时习之一是典籍,二是技能。典籍是文字记录,凝聚前人的经验与智慧,如五经《诗

4、》《书》《礼》《易》《春秋》。《诗》是文学,《书》是历史,《礼》是社会规范,《易》是哲学,《春秋》是历史,《乐》是艺术修养。技能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如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古人生活中,祭祀、朝会、婚、丧、冠等礼,占了相当比重。礼的安排与操作,需要长期细心学习,否则极易失传。如何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第一步:兴趣培养,第二步:享受寂寞,第三步:高尚情怀。为何学?请同学们读35页《大学》节选的第一部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理想的儒家学说体系。“修身”修身——安贫乐道子曰:“君子食无求饱,

5、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敏:敏捷、勤快。就:靠近、看齐。有道:有道德的人。正:匡正、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已:通“矣”。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曲肱:肱,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第一则重点提到对于君子

6、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孔子认为好学,首先学业要精,于是得勤奋,学会居安思危。这句话可谓与我们现代人的追求相反。我们现在给大家的教育就是读好书才能有好职业,不断拿学位才能有好的生活、“娶美女(嫁帅哥)买房买车”,这也是现实的,能拿在手里的。这可并不是孔夫子古板,而是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我们的一生,终是精神生命的一生,物质追求和感官享受终有限,而精神的升华才是人生的最终

7、之道。外在的追求会导致冲突紧张而矛盾的一生,精神的升华却会呈现心理的平安与人生的顺遂。这并不是把两方面矛盾起来,而是把重心放平衡,人生就有无限的宽裕,而物质的追求,实在会让生命总是紧张烦恼。第二则中,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