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硅烷偶联剂的合成和表征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长链硅烷偶联剂的合成和表征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ID:480714

大小:8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08-09

长链硅烷偶联剂的合成和表征研究进展文献综述_第1页
长链硅烷偶联剂的合成和表征研究进展文献综述_第2页
长链硅烷偶联剂的合成和表征研究进展文献综述_第3页
长链硅烷偶联剂的合成和表征研究进展文献综述_第4页
长链硅烷偶联剂的合成和表征研究进展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链硅烷偶联剂的合成和表征研究进展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献综述长链硅烷偶联剂的合成和表征研究进展一、前言部分纳米粒子,又称超细微粒子(ultrafinepowders,简称UFP),统指1-100nm的细微颗粒(结晶的或非结晶的)。纳米粒子既不同于微观原子、分子团簇,又不同于宏观体相材料,是一种介于宏观固体和分子间的亚稳中间态物质。当粒子尺寸进入纳米量级(1-100nm)时,由于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与体相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尺寸的减少而急剧增大,使其显示出强烈的小尺寸效应或体积效应、表面效应等、量子尺寸效应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从而展现出许多奇特的性质。它断裂强度高、韧性好、耐高温、纳米复合时能提高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

2、等,并对热膨胀系数、热导率、抗热震性产生影响。在宇航技术、电子、冶金、化工、生物和医学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2]。纳米SiO2具有粒径小(一般小于100nm)、比表面积大(一般大于100m2/g)等特征,从而以其优越的稳定性、补强性、增稠性和触变性而在橡胶、涂料、医药、胶粘剂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大量的文献表明,SiO2等无机粒子和聚合物复合时,复合时无机粒子的粒径大小以及无机粒子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粒径越小,特别是当无机粒子的粒径降至纳米级时,复合物材料的性能的改进将发生本质性的提高。然而无机粒子的粒径越小,表面能越大,表面原子所占

3、比例极高,特别是纳米颗粒表面原子是缺少临近配位原子,具有悬空键,众多的表面基团形成氢键、配位键和静电力、范德华力作用,极易发生颗粒之间、颗粒与聚合物之间的键联。因此纳米粒子与聚合物复合时,团聚现象十分严重,纳米粒子无法在聚合物材料中均匀分散,反而造成材料性能下降。为了提高纳米粒子的分散能力,需要对其表面进行改性。改性的目的为:(1)降低粒子表面能,如减少悬空键和表面活性基团;(2)消除表面电荷;(3)增加分散性能;(4)提高粒子与有机相亲和力[3]。在常用的纳米SiO2改性剂中,硅烷偶联剂是一种增强无机材料与有机聚合物之间亲和力的有机化合物。通过硅烷偶联剂对纳米

4、SiO2的物理化学处理,可以使其由亲水性表面变成亲油性,从而达到与有机聚合物之间的紧密结合,改进塑料复合材料的各种性能。它不仅能够提高塑料的力学性能,还可以改装其电气性能、耐热性、耐水性和耐候性等性能。因此,硅烷偶联剂已成为目前纳米SiO2改性的一种助剂,它的类型及用量对改性结果影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主题部分2.1纳米SiO2偶联剂表面覆盖改性利用偶联剂分子与纳米填料表面进行某种化学反应的特性,将偶联剂均匀的覆盖在纳米SiO2粒子表面,从而赋予粒子表面以新性质。硅烷偶联剂的通式为RSiX3,式中R为有机基团,如乙烯基、环氧基、氨基、甲基丙烯酰氧基、巯基等,

5、它能与树脂反应形成牢固的化学结合;X为能水解的有机基团,如甲氧基、乙氧基、氯等,其水解副产物在低温下可以挥发,X基团能与白炭黑表面的活性羟基缩合形成硅氧烷键[4,5]。如:三甲基乙氧基硅烷(TMEO)、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O)、乙烯基乙氧硅烷(VEO)、四丁氧基硅烷、六甲基乙基硅氮烷(HME)、六甲基二硅氮烷(HMDZ)。硅烷偶联剂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纳米粒子改性剂。在使用硅烷偶联剂对纳米SiO2进行改性时,一般先使硅烷偶联剂充分水解,使Si-OR(R为CH3、C2H5等)基团水解为Si-OH基团,水解得到的Si-OH基团很容易与SiO2表面的硅羟基进行化学缩

6、合,使SiO2表面带上有机基团,改善SiO2表面的亲油性,从而促进纳米SiO2粒子在有机相中的均匀、稳定分散。梁淑敏[6]利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首先让其在95%的醇水溶液中充分水解,醋酸调pH值为4,将纳米SiO2粒子加入到水解液中,100℃下搅拌0.5h,然后蒸去溶液,得到改性纳米SiO2,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接枝到纳米SiO2粒子上,透射电镜(TEM)图证明经改性过的纳米SiO2与未改性的纳米SiO2相比,分散性得到改善,同时,纳米SiO2的粒径变小。张奕等[7]使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WD-21)对纳米SiO2进行改性,将经改性的纳米Si

7、O2填充到不饱和聚酯中,TEM证明,经WD=21改性的SiO2在不饱和聚酯中的分散性得到了改善,得到的复合树脂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与玻璃化转化温度均比用未改性纳米SiO2填充的不饱和聚酯高。ReddyC.S等[18]用乙烯三乙氧基硅烷对纳米SiO2进行改性,并将改性后的纳米SiO2与低密度高压聚乙烯,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得到SiO2填充的聚乙烯复合材料。得到的复合材料中经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的纳米SiO2与聚乙烯的界面结合性增强,并能在聚乙烯中均匀分散。热稳定性,弹性模量和力学强度都得到提高。Hussain.M,Nishijima.S等[9]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

8、了纳米SiO2/环氧树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