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式创新的风险管控机制研究.pdf

分享式创新的风险管控机制研究.pdf

ID:48076882

大小:245.1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2

分享式创新的风险管控机制研究.pdf_第1页
分享式创新的风险管控机制研究.pdf_第2页
分享式创新的风险管控机制研究.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分享式创新的风险管控机制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圳㈦:㈦例豫㈦引{{_』

2、簿.-雕{

3、;}辨州黪雕㈣㈦㈦援爨鳓㈦

4、

5、

6、

7、

8、{i}!jj;{

9、

10、篱

11、!}{

12、撵引劁燃搦黜璀㈦㈦引㈨.{勰飘捌瓣鳓鳓饔:剿暖溺豫DOI:10.3969/j.issn.1003-1154.2015.04.031分享式创新的风险管控机制研究口严海宁-林菁璐2(1.南昌航空大学经管学院,-Lr-西南昌330063;2.中州大学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44)[摘要]分享式创新是一个新的创新形式,由于面临技术、市场和管理上的诸多风险,因而需要从事前预防、过程控制和危机管理三个不同层次的机制进行全方位的管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把风险控制在分享者能够

13、接受的范围之内,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风险管控促进分享式创新的发展。[关键词]分享式创新:风险;管控;生态系统[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3-1154{2015)04-41@91-03一、引言(一)分享式创新的基本概念随着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分享作为互联网思维的重要体现.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时代潮流和创新形式。本文认为,不管是封闭式创新、协同创新和开放式创新等创新形式。只要创新者能把最终创新的技术、产品或服务无偿提供给社会分享的创新,就可以界定为“分享式创新”。它与其他创新形式的最大区别在于不管创新过程开放程度的高低,只要在市场中不是独占创新成

14、果的都可以认定为“分享式创新”。比如谷歌公司允许其他公司使用安卓系统、360提供免费杀毒软件和特斯拉公司公开汽车电池充电技术等,都可视为是分享式创新的体现。分享式创新之所以得以流行,除了创新者可以从分享行为中获得一种精神的愉悦外,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实现自身的诸多商业价值。比如分享的内容可以免费,但是企业可以从衍生产品和服务中获得相关收益。所以分享式创新是以免费的形式获取更高的综合收益,是一种更为隐蔽和高明的创新形式。(二二I)相关研究进展葛秋萍⋯认为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企业应从伙伴选择、契约设计、制度完善等方面人手,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和分摊风险,以实现知识转移的最佳收益。

15、张林和罗乐嘲重点区分了开放式创新体系中的内源性与外源性风险.并简要地提出了控制方法。由于分享式创新在分享程度上要超越传统的创新形式.即使是在开放式创新中,也主要是强调企业利用外部资源促进企业的内部创新,对于成果的分享程度都还是有所保留,因而其风险的多样性和不可控性都要低于分享式创新。这就使得现有研究对于分享式创新的风险问题还远远认识不足,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二、分享式创新的风险类型(一)技术风险在企业将创新成果分享后,最直接的风险就是技术风险,特别是当企业分享的不是成熟的产品,而是最先进技术的时候,这种风险就更大。因为产品通过“逆向工程”破解防盗门尚需时日,技术则可以直

16、接被竞争对手利用。这种风险可以包括几个方面:一种是技术被竞争对手使用,从而迅速缩短了竞争对手与自身的技术差距,这是分享式创新最经常遇到的结果:另一种是竞争对手在原有技术上开发出更好的技术。这种威胁要比前一种更具有杀伤力,而且会让分享者措不及防;还有一种是竞争对手在研究了分享技术的特点后。针对其缺陷进行恶意的攻击,使分享者面临技术失败的风险,有可能导致其对技[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CJY0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62020).2015年第4期团术的研发投人全部化为乌有。这种风险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并且一旦发生,将具有相当的致命性。(二)市

17、场风险对任何创新者而言,市场都是竞争的关键。也是最大的风险所在。有时即使技术不是处于领先地位.只要提前占领市场,就能拥有“先发优势”。分享者有时免费分享其产品,为的就是尽快占领市场,从而打压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竞争对手也并非无机可乘。一种是在借鉴分享的成果后.推出类似的产品或技术,与原有生产者直接抢夺市场份额;另一种更加隐蔽,就是寻找细分市场.即利用已经分享的产品或技术,挖掘原先被忽视的市场.然后利用自己的优势趁机占领;还有一种是利用现有的技术,寻找低成本的生产方法或地区,以价格优势获取市场份额。相对而言,第一种的威胁不大,因为分享者有技术的先发优势

18、,后两种则可以迅速获取市场份额,需要分享者重点关注。(三)管理风险分享式创新并不是简单的创新后进行分享.还包括通过分享激发进一步的创新.如此循环往复,构成一个新的创新回路。这就要求提供分享的企业一方面能够把控技术发展的路径.选择适宜的技术或产品进行分享,才能实现后期的创新增值;另一方面它还要能够及时了解分享之后其他企业所进行的创新活动,并从中推动自身的创新。如果在这个知识转移和扩散的管理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疏漏.就有可能使得前期分享行为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甚至适得其反。比如如果分享的技术或产品引不起相应的反响,反而会使外界质疑企业的研发能力:如果反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