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所理论的贵阳主城边缘住区街道空间规划研究.pdf

基于场所理论的贵阳主城边缘住区街道空间规划研究.pdf

ID:48103621

大小:945.15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26

基于场所理论的贵阳主城边缘住区街道空间规划研究.pdf_第1页
基于场所理论的贵阳主城边缘住区街道空间规划研究.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基于场所理论的贵阳主城边缘住区街道空间规划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规划与设计建材与装饰2016年5月基于场所理论的贵阳主城边缘住区街道空间规划研究汪秋芬(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81)摘要:本文由贵阳主城边缘住区街道空间规划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出发,指出现状的边缘住区街道空间无法满足居民的生活与生理需求,造成边缘住区街道空间丧失活力与生机等问题。本文基于场所理论,从边缘住区街道空间构成要素切入,根据居民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将边缘住区街道空间构成要素分为实体形态、心理需求和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应的规划。关键词:场所理论;贵阳主城;边缘住区街道空间;规划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38(20

2、16)21-0122-021前言2.2构成要素分析随着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同时城市不断扩张,给开发商带在边缘住区街道空间的规划中,从按空间组合的层面将街道来了不断追求经济效益的机遇,却忽视了现代居民对生活质量空间的要素分为:街道底界面、街道侧界面、街道顶界面,这些要的追求。居住空间环境品质日益下降,特别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密素共同限定了街道空间范围,它们是构成街道空间虚体的物质切关联的街道空间规划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在边实体,本文主要从和居民直接体验的街道底界面进行研究。缘住区的规划建设中,开发商们往往忽略了居民在边缘住区街住区街道底界面是居民接触最直接的界面,它提供给居

3、民停道空间中真实体验的需求,越来越使居民流露出被隔离的失落留的空间,通过对底界面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各要素的适当规情绪。划可达到合理组织人与车的交通、划分街道空间领域、丰富美化边缘住区街道空间规划是边缘住区规划建设的重要一环。边街道景观等目的。街道底界面的生活空间深刻影响着居民的生缘住区街道空间环境不仅能提供舒适、清静、安全的休憩场所,活质量,这是街道底界面规划中重点考虑的空间。而且需要缓解人们的工作压力、平稳了情绪,满足人们的精神需3场所理论下边缘住区街道空间分析求。因此边缘住区街道空间场所感的营造对居民生活有重要而3.1场所理论积极的意义。“场所不只是抽象的区位,是有具有物质

4、的本质、形态、质感2贵阳主城边缘住区街道空间现状分析及颜色的具体的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些的总和决定了一种‘环境的特性,亦即场所的本质’。”①简单的说,这种特性蕴含着2.1现状概述以《贵阳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为依据,贵阳主城边深刻的涵义,可以是城市历史、传统文化、名族文化等一系列主缘住区范围确定为介于主城区与中心城区之间,该区域是贵阳题的体现,赋予城市空间丰富的意义,使城市空间成为市民经常市城镇化水平相对高、城市人口较集中的地区。以主城区为中出没的"交往场所"。基于以上的涵义,场所是建立在物质形态基心,区域范围北至沙文、白云、新添寨片区,南至花溪、二戈寨、小础

5、上、融入人的活动和赋予深刻的历史文化主题前提下形成。河片区,西至金阳、三桥、马王庙片区,东至龙洞堡片区。本文要3.2场所理论下边缘住区街道空间的构成要素研究的就是在这个范围内的住区街道空间(以下直接称边缘住3.2.1实体形态区街道空间)。实体形态要素指的是边缘住区街道空间中的物质形态表征,现状的边缘住区街道空间并没有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两主要包括:界面、街道设施、街道绿化等一切可视形象。这是边缘者的关系处理得当,车行道路宽度与人行道路宽度比例失调,导住区街道空间存在的基础,有了物质的保障,才能给人们提供多致居民不得不使用车行道路,这样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安全隐患,种多样的活动。场所

6、是指通过空间限定得到一定的活动领域。空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间仅是功能的载体和行为媒介,如果仅有空间而没有人的行为现状边缘住区的街道中,除了一串临街的商铺,一成不变的活动,空间就只是物理的尺度概念而无实际功能。场所的形成主硬质铺地和简单的绿化,还有无特色的街道设施(如垃圾桶等),要是通过围合的空间界面形成的。界面的不同处理展现出不同的偶尔会出现已受损的座椅。这些因素无法给居民提供活动的场形状、色彩、质感,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是空间规划的重要方面。地,无法引发各类居民活动,完全没有体现活力的可能性,更不3.2.2心理需求能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文化内涵基本缺失。场所理论下住区街道空

7、间实质是一个心理对环境感知的过!!!!!!!!!!!!!!!!!!!!!!!!!!!!!!!!!!!!!!!!!!!!!!!!参考文献收稿日期:2016-5-1[1]杜向风.苏州“四规融合”推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科技资讯,2012,36.作者简介:严晶(1979-),女,江苏苏州人,讲师,硕士(博士在[2]苏州:城乡规划若干强制性内容的规定(草案)征求意见[J].城市规划通读),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建筑景观系,研究方向为景观设讯,2013,05.计、城市管理。·122·2016年5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