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化学发展的历史.ppt

胶体化学发展的历史.ppt

ID:48131234

大小:418.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1-17

胶体化学发展的历史.ppt_第1页
胶体化学发展的历史.ppt_第2页
胶体化学发展的历史.ppt_第3页
胶体化学发展的历史.ppt_第4页
胶体化学发展的历史.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胶体化学发展的历史.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绪论1胶体化学发展的历史2胶体化学的研究内容及应用领域3胶体化学的发展前景1胶体化学发展的历史●胶体这个名词史由英国科学家ThomasGraham(1861年)提出来的。●1903年德国两位科学家发明了超显微镜测出了颗粒的数目及其大小,证明了胶粒的存在。●1907年德国化学家Oswald创办了第一个胶体化学的专门刊物《胶体化学和工业》这一年被视为胶体化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一年,组织了胶体化学家学会,提出分散体系的概念。返回他用的仪器极为简单,将一块羊皮纸缚在一个玻璃筒上,筒里装着要试验的溶液,并把筒浸在水中。Graham用此种装置研究许多物质的扩散速度,发现有

2、些物质,如糖、无机盐、尿素等扩散快,很容易自羊皮纸渗析出来;另一下物质,如明胶、氢氧化铝、硅酸等扩散很慢,不能或很难透过羊皮纸。前一类物质当溶剂蒸发时易于形成晶体析出,后一类物质则不能结晶,大多成无定形胶状物质。于是,Graham把后一类物质称为胶体(Colloid),其溶液称之为溶胶。胶体源自希腊文的κολλα(胶)。2胶体化学的研究内容及应用领域2.1胶体化学的研究内容●胶体:是一种尺寸在1-100nm以至1000nm的分散体。它既不是大块固体,又不是分子分散体系的液体,而是具有两相的微观不均匀的分散体系。返回●分散体系: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以一定的分散度分散在

3、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体系。其中以颗粒分散状态存在的成为分散相,是不连续相。分散粒子所处的介质成为分散介质,是连续相。例如云牛奶珍珠分散体系分类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分子分散体系●胶体分散体系●粗分散体系按分散相和介质的聚集状态分类:●液溶胶●固溶胶●气溶胶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憎液溶胶●亲液溶胶(1)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1.分子分散体系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彼此混溶,没有界面,是均匀的单相,分子半径大小在10-9m以下。通常把这种体系称为真溶液,如CuSO4溶液。2.胶体分散体系分散相粒子的半径在1nm-100nm之间的体系。目测是均匀的,但实际

4、是多相不均匀体系。也有的将1nm-1000nm之间的粒子归入胶体范畴。3.粗分散体系当分散相粒子大于1000nm,目测是混浊不均匀体系,放置后会沉淀或分层,如黄河水。目测是混浊不均匀体系,放置后会沉淀或分层,如黄河水。(2)按分散相和介质聚集状态分类1.液溶胶将液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相为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的液溶胶:A.液-固溶胶如油漆,AgI溶胶B.液-液溶胶如牛奶,石油原油等乳状液.液-气溶胶如泡沫2.固溶胶将固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相为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的固溶胶:A.固-固溶胶如有色玻璃,不完全互溶的合金B.固-液溶胶如珍珠,

5、某些宝石C.固-气溶胶如泡沫塑料,沸石分子筛3.气溶胶将气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时,形成气-固或气-液溶胶,但没有气-气溶胶,因为不同的气体混合后是单相均一体系,不属于胶体范围.A.气-固溶胶如烟,含尘的空气B.气-液溶胶如雾,云(3)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1.憎液溶胶半径在1nm-100nm之间的难溶物固体粒子分散在液体介质中,有很大的相界面,易聚沉,是热力学上的不稳定体系。一旦将介质蒸发掉,再加入介质就无法再形成溶胶,是一个不可逆体系,如氢氧化铁溶胶、碘化银溶胶等。这是胶体分散体系中主要研究的内容。2.亲液溶胶半径落在胶体粒子范围内的

6、大分子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一旦将溶剂蒸发,大分子化合物凝聚,再加入溶剂,又可形成溶胶,亲液溶胶是热力学上稳定、可逆的体系。憎液溶胶的特性(1)特有的分散程度粒子的大小在10-9-10-7m之间,因而扩散较慢,不能透过半透膜,渗透压低但有较强的动力稳定性和乳光现象。(2)多相不均匀性具有纳米级的粒子是由许多离子或分子聚结而成,结构复杂,有的保持了该难溶盐的原有晶体结构,而且粒子大小不一,与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相界面,比表面很大。(3)热力学不稳定性因为粒子小,比表面大,表面自由能高,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有自发降低表面自由能的趋势,即小粒子会自动聚结成大粒子。2.2胶体化

7、学的应用领域胶体化学是一门应用极为广泛的边缘学科。在不少工业领域中,胶体化学课题往往是技术难题中的关键,简要列出各个领域中一些胶体化学课题。1.油田开发:钻井液中颗粒大小的控制、流变性、稳定性、絮凝作业、粘土分散雨防塌等。2.农业:土壤中的离子交换、土壤团粒、农药的乳化与分散等。3.生物学与医学:生物流变学、血液学、电泳、渗透与膜、各种凝胶、病毒、蛋白质等。4.日用品的生产与使用:洗涤剂、化妆品等。5.轻工业:造纸、织物、陶瓷、涂料、黏合剂等。6.环境科学:气溶胶、烟雾、水净化、污水处理等。7.分析化学:离子交换、胶束增溶、浊度、吸附指示剂、脱色等。8.材料:水泥

8、、纤维、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