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风险厌恶度量.ppt

08 风险厌恶度量.ppt

ID:48157415

大小:434.0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20-01-17

08 风险厌恶度量.ppt_第1页
08 风险厌恶度量.ppt_第2页
08 风险厌恶度量.ppt_第3页
08 风险厌恶度量.ppt_第4页
08 风险厌恶度量.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08 风险厌恶度量.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8讲风险厌恶度量预期效用与主观概率理论,对人们在不确定环境中的行为进行了准确描述和深刻分析,论证了人们追求预期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准则,为研究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本讲在此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主要议题有三个:预期效用与主观概率理论是否反映了实际现象?在风险活动面前,人们的态度如何?如何测定人们规避风险的倾向强弱?回答第三个问题是本讲的重点。事实上,从上一讲的赌博事例已经看到,当效用函数的性能发生了“凸性线性凹性”的变化时,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相应地发生了“爱好中性厌恶”的变化。由此得到一个猜

2、想:效用函数越凹,人们越厌恶风险,风险规避倾向越强。我们将证明这一猜想是正确的,由此便可引出一种对人们规避风险的倾向强弱进行测定的办法——风险厌恶度量。一、关于预期效用的悖论与争议关于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问题,上一讲建立的预期效用和主观概率理论似乎是完美的和合乎实际的,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人们在不确定的环境(风险环境或无常环境)中是根据不确定性行动的预期效用大小来进行评判和选择的。然而阿莱和艾斯勃格分别对预期效用和主观概率进行了实际考察,发现了理论与实际不符的两个现象:AllaisParadox和EllsbergParado

3、x,引起了人们对预期效用和主观概率理论的质疑和争议。有些人借此否定预期效用和主观概率理论,认为需要建立新的理论来解释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行为。另一些人则认为,出现这两个悖论的原因不是理论错了,而在于人们进行评判时发生了“视觉错误”。比如,有时候人们无法判断距离,但这不意味着需要重新发明一种距离概念。因此,预期效用和主观概率理论是正确的。下面,我们介绍这两个悖论。(一)AllaisParadox这是一个关于预期效用的悖论。现有四种彩票A、B、C、D,其奖励等级、获奖概率分布以及预期收入情况见下表所示。彩票ABCD奖金(万元)1

4、00110100010001100获奖概率100%10%89%1%11%89%10%90%预期收入(万元)1001001111调查发现,很多人都认为AB且DC。A与B相比,虽然预期收入都为100万元,但A是稳当地得到100万元,B则有1%的可能一无所获,而多得10万元的概率才仅仅不过10%:概率小,多得的数额也相对较小。这样,A明显比B好。C与D相比,虽然预期收入都为11万元,但购买D仅以少1%的可能性就要比购买C多得10万元,因而D比C好。计算预期效用设消费者的预期效用函数为u。计算一下预期效用,则有:u(A)=u(

5、100)u(B)=u(110)10%+u(100)89%+u(0)1%u(C)=u(100)11%+u(0)89%u(D)=u(110)10%+u(0)90%根据调查结果AB,应有u(A)>u(B)。由此可知:u(100)11%>u(110)10%+u(0)1%在此式两边加上u(0)89%可得:u(100)11%+u(0)89%>u(110)10%+u(0)90%即u(C)>u(D),这与实际调查结果DC相矛盾:通过预期效用函数得到的评价与消费者的实际评价相悖。那么这个悖论是否说明预期效用

6、理论有着不切实际的地方?其实,这个悖论中消费者评价的“视觉错误”是明显存在的。(二)EllsbergParadox这是一个关于主观概率的悖论。情景:袋中有红球、蓝球和绿球共300个,其中红球100个。现有四种形式的赌博A、B、C、D:A:从袋中摸出一球,如果为红球,可得1000元。B:从袋中摸出一球,如果为篮球,可得1000元。C:从袋中摸出一球,若不是红球,可得1000元。D:从袋中摸出一球,若不是篮球,可得1000元。面对这四种赌博,每个人都需要对袋中有多少蓝球和有多少绿球作出自己的主观判断,因而涉及主观概率。通过调查

7、发现,大多数人基本上都认为AB且CD。作出这种评价的原因可能在于A的确定性比B高,C的确定性比D高。用P表示赌博者的主观概率测度,u表示在这个概率测度下的预期效用函数。用F表示摸出红球这一事件,G表示摸出蓝球这一事件。则表示摸出的球不是红球,表示摸出的球不是蓝球。计算预期效用从AB知:(p-q)u(1000)>(p-q)u(0)。从CD知:(p-q)u(1000)<(p-q)u(0)。这是两个矛盾的不等式!可见,按照主观概率理论,根本不可能让AB和CD同时成立。然而,调查得到的事实却是如此。因此,主观概率理论也

8、有不切实际的地方和时候。其实,出现这个悖论,很大的原因还在于评价判断上出现的错觉。是调查中消费者评价错了,而不是理论错了。令p=P(F),q=P(G)。则。计算这四种赌博的效用,可得到:二、对待风险的态度从赌博事例可得到这样的启示:一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完全反映在他的偏好关系上。对此,可用预期效用理论加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