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平-高级微观经济学08风险厌恶度量

武康平-高级微观经济学08风险厌恶度量

ID:39767508

大小:472.5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7-11

武康平-高级微观经济学08风险厌恶度量_第1页
武康平-高级微观经济学08风险厌恶度量_第2页
武康平-高级微观经济学08风险厌恶度量_第3页
武康平-高级微观经济学08风险厌恶度量_第4页
武康平-高级微观经济学08风险厌恶度量_第5页
资源描述:

《武康平-高级微观经济学08风险厌恶度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Lecture8风险厌恶度量MeasureofRiskAversion1Topicstobediscussed预期效用与主观概率理论,对人们在不确定环境中的行为进行了准确描述和深刻分析,论证了人们追求预期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准则,为研究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本讲在此基础上展开进一步讨论,议题主要有三个:预期效用与主观概率理论是否反映了实际现象?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如何?如何测定人们的风险规避倾向的强弱?第三个问题是本讲要重点讨论的。事实上,从赌博事例已经看到,随着效用函数的性能发生“凸性线性凹性”的变化,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相应地发

2、生“爱好中立厌恶”的变化。由此可以猜想:效用函数越凹,人们越厌恶风险,风险规避倾向越强。我们将证明这一猜想。由此猜想可引出一种办法来测定人们的风险规避倾向的强弱——风险厌恶度量。2关于预期效用的悖论与争议关于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问题,预期效用和主观概率似乎是完美的和合乎实际的理论,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人们在不确定的环境(风险环境或无常环境)中是根据预期效用大小进行评判和选择的。然而阿莱和艾斯勃格分别对预期效用和主观概率进行了实际考察,发现了理论与实际不符的两个现象:AllaisParadox和EllsbergParadox,引起了人们对这两种理论的质疑和争议。有些人借

3、此否定预期效用和主观概率理论,认为需要建立新的理论来解释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行为。另一些人则认为,出现如此悖论的原因不是理论错了,而在于人们进行评判时发生了“视觉错误”。比如,有时候人们无法判断距离,但这不意味着需要重新发明一种距离概念。因此,预期效用和主观概率理论是正确的。下面,我们介绍这两个悖论。3(一)AllaisParadox这是关于预期效用的悖论。现有四种彩票A、B、C、D,其奖励等级、获奖概率分布以及预期收入情况见下表所示。彩票ABCD奖金(万元)100110100010001100获奖概率100%10%89%1%11%89%10%90%预期收入(万元)100

4、1001111调查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很多人都认为AB且DC。AB的原因:A与B相比,虽然预期收入都为100万元,但购买A将稳当地得到100万元,购买B则有1%的可能性将一无所获,且多得10万元的概率才仅仅不过10%:概率小,多得额也不大。这样,A明显比B好。DC的原因:C与D相比,虽然预期收入都为11万元,但D仅以少1%的可能性就要比C多得10万元,因而D比C好。关于预期效用的悖论与争议4计算预期效用设消费者的预期效用函数为u。计算一下预期效用,则有:u(A)=u(100)u(B)=u(110)10%+u(100)89%+u(0)1%u(C)=u(100

5、)11%+u(0)89%u(D)=u(110)10%+u(0)90%根据调查结果AB,应有u(A)>u(B)。由此可知:u(100)11%>u(110)10%+u(0)1%在此式两边加上u(0)89%可得:u(100)11%+u(0)89%>u(110)10%+u(0)90%即u(C)>u(D),这与调查结果DC相矛盾:通过预期效用函数u得到的评价与调查出的消费者实际评价相悖。这一悖论是否说明预期效用理论有些不切实际?其实,这个悖论中消费者评价的“视觉错误”是明显存在的。(一)AllaisParadox关于预期效用的悖论与争议5从袋中摸出一球

6、,如果为红球,可得1000元。从袋中摸出一球,如果为蓝球,可得1000元。从袋中摸出一球,若不是红球,可得1000元。从袋中摸出一球,若不是蓝球,可得1000元。主观判断:面对这四种赌博,每个人都需要对袋中有多少蓝球和有多少绿球作出自己的主观判断,因而涉及主观概率。调查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人认为AB且CD。其原因可能在于A的确定性比B高,C的确定性比D高。P:赌博者的主观概率测度。u:赌博者在主观概率测度P下的预期效用函数。F:摸出的是红球。:摸出的不是红球。G:摸出的是蓝球。:摸出的不是蓝球。(二)EllsbergParadox这是关于主观概率的悖论。情

7、景:袋中有红、蓝、绿球共300个,其中红球100个。现有四种形式的赌博A、B、C、D:关于预期效用的悖论与争议6计算预期效用从AB知:(p-q)u(1000)>(p-q)u(0)。从CD知:(p-q)u(1000)<(p-q)u(0)。这是两个矛盾的不等式!可见,按照主观概率理论,根本不可能让AB和CD同时成立。然而,调查得到的事实却是如此。因此,主观概率理论也有不切实际的地方和时候。其实,出现这个悖论的原因依然在于评判上的错觉。是调查中消费者评价错了,而不是理论错了。令p=P(F),q=P(G)。则。计算这四种赌博的效用,可得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