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蓉集合教学设计 (2).doc

向蓉集合教学设计 (2).doc

ID:48215397

大小:3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1-23

向蓉集合教学设计 (2).doc_第1页
向蓉集合教学设计 (2).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向蓉集合教学设计 (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向蓉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产生过程。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借助韦恩图解决集合问题理解运算道理。教具准备:课件、卡片、磁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

2、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有关重复的问题。(板书:数学广角——集合)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教学例1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跑步比赛的学生名单。跳绳杨明罗艺陈东刘萱马超丁旭跑步罗艺于丽周晓李芳刘萱(1)了解信息,提出问题你认为三(1)班要选拔多少名同学参加这两项比赛?让学生尝试回答参加比赛的总人数。(2)出示名单,引发认知冲突课件出示三(1)班参赛学生的名单的统计表,让学生观察。2.观察名单,验证人数,初悟“重复”问题:仔细观察过这份报名表,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根据自

3、己的理解分析,发现有参加两个项目的同学,从而得出“重复”的意思。3.做活动师:为了能使同学们更方便的看清楚,我们把一项活动演示一遍,请班里的这9名同学站一站。师:请报名参加跳绳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左边,报名参加踢毽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右边。师:罗艺、刘萱你们怎么还不站好呀?生:不知道站哪边。师:哦?为什么?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生:因为他们两项运动都参加了,站左边不行,站右边也不行。师:那该怎么办呢?(学生自己想办法。想到把圈合到一起的给予肯定,学生不到在帮忙)师:我们在黑板上用画图的方法记录一下刚才看到的情形?学生说我画图,然后让学生来集合里的个数。4.引入韦

4、恩图(集合图),了解集合图中的各标题含义,进行填写。介绍韦恩,拓宽视野在数学中,经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以及用以表示集合之间关系。这种图称为维恩图(也叫文氏图),是由英国数学家叫维恩发明创造的,维恩图常用来研究表示数学中的“集合问题”,也叫集合图。5.辩论感悟谈话:现在用维恩图来表示各项参赛的人数,与之前的表格比较,它有哪些优点?让学生感悟集合图能直观看出参加各项运动的人数,尤其是重复参加两项比赛人数的部分很清楚。6.据图列式,运用集合图谈话:你能用不同的的算式来做这个题吗?说一说你的算式在集合图中表示那个部分的内容?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很出色

5、,谁愿意来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四、课堂作业。1.教材106页练习二十三第一题2.从前往后数小红是第6位,从后往前数小红是第9位,这一队一共多少人?3.三年级有20个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5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11人。(1)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2)只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几人?(3)只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