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钻磨抛机上下料机构的研究文献综述

水钻磨抛机上下料机构的研究文献综述

ID:482352

大小:4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8-09

水钻磨抛机上下料机构的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水钻磨抛机上下料机构的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水钻磨抛机上下料机构的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水钻磨抛机上下料机构的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水钻磨抛机上下料机构的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钻磨抛机上下料机构的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献综述水钻磨抛机上下料机构的研究1前言部分(阐明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水钻——水晶钻石,是以Ф8㎜以下的水晶玻璃珠打磨成型并抛光而成。成品的水钻(也有人称冰钻),质细透明,外状仿天然钻石,以菱形十几面体居多。由于这十多面互不平行,光照之下,水钻会反射出各色光芒,十分璀璨夺目;若制作水钻的玻璃珠采用微黄、微红、微蓝色材料,就会制成金(水)钻、红(水)钻、蓝(水)钻,是服饰、首饰、工艺品镶嵌点缀的经典之选。目前,水钻的生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仅国内服饰业的需求缺口,保守估计也有四分之一强。虽上海、浙江、广东、江西等地已有多家企业在满负荷

2、生产,并且不断增加设备,但仍难扭转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究其原因,一是机械设备问题,二是磨轮磨料的匹配问题。这是制约水钻生产加工的两大瓶颈。随着现在生活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水钻的生产自动化也有巨大的意义。生产的自动化不仅能大大的加大生产效率,还能最低程度的降低生产过程中一些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在现代工业自动化生产领域里,物料的搬运、机床的上下料、整机的装配等实现自动化是十分必要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和工业机械手就是为实现这些工序的自动化而设计和采用的[1]。自动上下料装置使散乱的中小型的工件毛坯,经过定向机构,实现定向排序,然后顺序的

3、由上下料装置把它送到机床和工作位置去,并把工件取走。如果工件较大,形状较为复杂,很难自动的定向,往往用人工定向后,在由上下料机构送到工作地点去。广泛采用自动上下料装置,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而且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样,自动上下料装置的广泛应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自动上下料装置是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技术附加值很高,应用范围很广,作为先进制造业的支撑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新兴产业,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

4、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我就对水钻磨抛机的上下料机构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2主题部分(阐明课题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一、水钻的加工工艺及现状工艺:(1)熔炉:必须用全电极优质锆钢砖制做的熔炉,可做0.2吨或0.5吨炉。也可用其它简单方法制的。(2)原料: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筛选,严格的配方方可熔制优质坯料。至少含铅25%以上的晶质玻璃料,这样折射率高,产品质量才能好。因此材料好,产品才能好。(3)胚料成型:用一种专业机器进行玻璃液成型,必须经过严格退火,以确保其质量与机械性能。(4)机器:生产中所用的机

5、器均为专业机器,用电子气动控制的自动型设备。(5)机器上所用的,包括粘水钻坯珠用的工装夹具的所有技术要求非常严格。(6)水钻坯珠磨削所用的胶粉,即粘胶粉,同样属专项所用自制。(7)磨削所用的金刚砂同样自制,对其工艺要求非常严格,而且为专行所有。(8)抛光所用的抛光轮是把磨成型的水钻坯抛光,目的是把水钻坯抛到钻石一样闪闪发光,此轮是用化工材料自制而成专用。(9)清洗:是把抛好光的水钻洗净,达到没有任何污物。(10)检验:把清洗好的水钻放在灯下检出成品。(11)分筛:是把钻的大小分开,各型号都须分开。(12)化镀:是把钻底镀上一层银,以

6、增加其反光度,即折射亮度,所有设备配方均以专行用。(13)保护膜:是把已镀好的银,再喷上一层保护银层的保护膜,避免银层接触大气时变黄等,目的是确保其钻的亮度与使用时间。(14)包装:包装的目的是品牌的标质,同时也是为了在库存运输中避免擦花。(15)库存:分类、分号,同时注意空气的污染[2]。磨钻过程:夹具预热—>上坏料—>斜面磨削(8个面)—>斜斜面抛光(8个面)—>对接上料—>斜面磨削(另8个面)—>斜面抛光(另8个面)—>平面磨削—>平面抛光—>下料下料后—>清洗—>检验—>分筛—>化镀—>喷保护膜—>包装—>成品可出售二、抛光

7、工艺及其发展现状由水钻的加工工艺可知,其最关键的步骤是磨和抛光,而抛光又是水钻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把水钻自然美呈现出来的关键[3]。那抛光到底是怎样的加工工艺呢?过去的抛光理论认为,抛光乃是一种超细研磨的过程。即把细、精磨后留在到面上的仍凹凸不平的表面,磨得更精致些,直到看不到擦痕为止。这种理论实质是:抛光乃是通过降低磨粒直径的方法来实现的。认为只要抛光材料有一定的颗粒直径(哪怕是微小的颗粒),必然给抛光面留下一个创伤面,其创伤面的厚度一般为磨粒直径的0.5—1倍。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直到20世纪初,拜尔的新发现,才使抛光理论前

8、进了一步。拜尔发现,在抛光过程中在液状层(现称之拜尔层)形成的同时,固体表面存在实际上的塑性变形,拜尔层就象清漆外膜一样伸展在刮痕面上(即创伤面上),使刮痕面蒙上光泽。1937年芬奇利用电子衍射技术,揭示出固体表面结构,证实了拜尔的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