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动物小说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动物小说

ID:48264783

大小:19.4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2-04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动物小说_第1页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动物小说_第2页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动物小说_第3页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动物小说_第4页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动物小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动物小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动物小说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同为写动物情感世界,但不同于本组其他的记叙文和童话,这是一篇动物小说。动物小说体裁,决定了它是鲜明的“这一个”,阅读教学就应该指向如何阅读动物小说。  当前此课教学,大多数老师将它等同于记叙文,致力于达成《教师用书》设定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条理的基础上,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并通过入情入境地品读,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2、 这只是阅读动物小说的第一步,即“进得去”;我们还需要站在体裁的角度,带领学生再“出得来”,进而破解阅读动物小说的密码。  动物小说的真实性  阅读动物小说,在被感动之余,读者一般会掩卷深思:这是真的吗?我们老师也应该带领学生同样追问一句:这头战象的故事是真的吗?才能认识到动物小说的文体本质。  以动物为主角的作品除了小说,还包括动物童话和动物故事,沈石溪比较后认为:“比起动物童话来,动物小说受物种自然属性的严格限制,不能随意违反常规,改变描写对象的行为特征,要讲究科学性和真实感。比起动物故事来,动物小说的笔触由动物的行为层面进入到

3、心理层面,形象由类型化上升到个性化,并注入哲理的深化意蕴。比起动物传记文学来,动物小说注重艺术构思,使作品充满想象力和浪漫色彩。”(沈石溪:《老鹿王哈克?序》,台北国际少年村,1993年)  动物小说最基本的文体特征就是真实性,突出动物区别于人类所有的生物特征,具体到生理外貌、生活习性等细节的真实描绘。可以让学生找一找,《最后一头战象》中嘎羧的哪些描写是“真实的”“科学的”:嘎羧的生活习性和衰老死亡,都是真实的。战象的定位,源于它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象牙与长鼻可作进攻武器,在东南亚战争史上,确曾有过“象军”。  但动物小说的真实

4、性不能仅仅与“动物性”真实画等号,它还要依据小说的逻辑来加以虚构。也就是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对生活真实进行再创造,为的是让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达到更高层次的真实感,这就是艺术真实。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说,“真实”是“具体的,通常被限定在形而下的层面上”,“真实性”是“在形而上层面上的,是抽象的,是从无数‘真实’中抽取出来的一种道理、一种恒定的形式或是一种关系,但却又都是无形的”。  嘎羧披上象鞍,重回战场,与战友合葬不是真实的,但它所表现出的善良、忠诚,却具有另一种意义上的“真实性”。曹文轩在《我的作品》中进一步说:“

5、小说是为了人们可以超越生活,在丰厚的人文关怀中,使阅读者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小说不可以用它的全部去模仿生活,应当用相当大的一部分来引导生活,让生活来模仿它。”  因此,沈石溪同时注意到作品的科学性与文学性,既经得起生物学的考验,又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他所塑造的嘎羧,既不是一个自然界中完全写实的大象,也不是童话中那样“徒具动物外形的人”,而是人性化的“最后一头战象”。  动物小说主角的人格化  在认识到动物小说的真实性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讨论动物的人格化。  朱自强在《从动物问题到人生问题》中认为“兽面人心”是沈石溪动物小说的艺术模式。

6、老师可以引入这个评价,并追问学生:你们认可吗?那么作者是怎样将嘎羧人格化的?  这样的问题,就是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发现他如何在自然属性的基础上,赋予大象以人性的光辉。  大象是高智商的动物,能够预感死期,并远离象群去往象冢。人在临终前,大概会回想往事,努力不留遗憾。作家安排了嘎羧临终前,像人一样要求重新披挂26年前作战时的象鞍,它会“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内心涌动着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它会与村庄依依惜别,重返当年战场,并掘开“百象冢”与战友共眠。  这里的大象虽仍保有自然赋予的生活习性,但内在的性格和思想

7、,以及所显现的行为,全都被人格化了。嘎羧有对物和事件的清晰记忆能力,甚至也有理性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伦理道德观――它没有选择回到那古老的象冢,而是与战友合墓。它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富于灵性和人格光辉的人性化动物。  我们还可以继续追问:战象的这些人格特征,来自现实中的哪类人?  残酷的战争,衰老病死也难忘昔日战友,会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那些和平年代的老兵。诚如干国祥老师在一次评课中所指出的:那些抗战老兵,就是我们民族最后的战象!  《最后一头战象》所塑造的嘎羧形象,与中国抗战老兵高度契合,这也是小说的最动人之处。老兵们在炮火纷飞、

8、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经受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功勋卓著而又垂垂老矣。而因种种原因,他们曾被忽视、遗忘,甚至遭受不公待遇。  为国流血牺牲的老兵,是一个国家中最应该被尊敬的群体。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