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微写话”的探索与实践

低年级“微写话”的探索与实践

ID:48274005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2-03

低年级“微写话”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低年级“微写话”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低年级“微写话”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资源描述:

《低年级“微写话”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低年级“微交流”的探索与实践写话、习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刚刚进入小学的一年级小朋友,他们识字量不大,能写的字也寥寥无几。很难进行笔头写话、习作。但是,在母语的背景下,孩子们从牙牙学语开始就习得大量词汇和句式。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说。先训练孩子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在一年级可以让孩子有序、流畅地表达自己所见所想。那么,到了中高年级开始写话训练时,学生可以顺利地由“说—写”开始由口头表达过渡到文字表述。可是,如何在低年段让孩子乐于表达、善于交流?我们就此展开思索,想借助微时代的产物——微信,进行“微交流”的

2、探索和实践。“微”交流利用时下最普遍、最快速的交流方式——微信,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课外回归到课堂,把教师、学生、家长联系起来,用孩子们喜爱的方式进行口语交流。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一、“微”交流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有“说”的冲动。虽然孩子从牙牙学语开始都有了语言的能力,但这种语言的能力如何转变成一种表达能力,如果由平常语言转化成一种书面型的语言,需要我们的的引导。平常的课堂中,发言的孩子,能说的孩子、表达好的孩子总是那一部分的孩子,更多的孩子是在默默地听着。他们没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微”

3、交流让孩子有“说”的冲动。在这个电子产物充次着人们每分每秒地生活的时代。面对“低头族”的家长们,孩子们对手机也是充满了好奇与渴望。老师让学生在微信平台进行说话练习,让孩子“名正言顺”地使用手机。孩子们兴趣高涨,为了把手机拿在手里时间多一点,想着如何多说,多表达。当然这说不是闲聊、是有任务、有目标地口语表达。一年级第一册让孩子画了一张《秋天的画》,让孩子们画秋天,画好了之后把画拍照上传到微信群,再语言发说一说你画的秋天。二、“微交流”为亲子关系搭建了一个美好的平台。一年级下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另一次微交流的尝试。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

4、二》中有一处“口语交际”内容是说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才能劝说父母让他做家务?小组几的几个同学分别扮演父母、孩子、同学等角色,表演劝说父母的过程。说服“父母”后,请“父母”谈谈,为什么接受了“孩子”的要求。在课上,孩子们说的太过儿童话,毕竟还都是孩子,只是从儿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没有站在大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当天我们就在“微交流”小组群里进行了“微交流”。孩子与家长们进行了一次“实战演习”孩子们纷纷把自己拍摄的小视频发到了群里。家长可以不出镜只出现语音。孩子们热情高涨。有叠衣服、整理衣柜、整理鞋柜、整理书架、扫地、拖地

5、、洗袜子、晾衣服、擦鞋、擦桌子、帮忙端菜打饭、洗碗应有尽有。孩子们千方百计地劝说家长让其帮忙做家务。有些理由不公充分、有理有据,还非常暖人心。C、戴同学:妈妈,你今天上班辛苦了!我来帮你洗碗吧!妈妈:不用啦,小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家务事还是让妈妈来做吧,你去看看书吧。戴同学:我刚刚看了好久的书啦,想让眼睛休息一下。妈妈:我已经长大啦,想帮你做点家务,你就让我试试吧!妈妈:我怕你会把衣服弄湿。戴同学:那我穿上围兜,再把衣服袖子卷上去(戴上围兜,卷上袖子)妈妈:万一把碗摔碎了就麻烦啦。戴同学:妈妈,别担心,我会小心点的。我要慢慢学会洗碗,

6、现在不学的话,以后都不会啦!妈妈:你说的很有道理。好吧,那你来试试!B:龚同学:妈妈,今天让我来帮你叠衣服吧。妈妈:你还是去写作业吧?龚同学:我作业写完了。妈妈:你还小,不会做的,还是妈妈自己来吧。龚同学:让我试试,我会的,我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学过叠衣服。现在我是小学生了,会做得更好。妈妈:妈妈怕你会越弄越乱呀!龚同学:妈妈:你在旁边看我做,如果我做的不好的时候,你再教我,不就可以了吗?妈妈:那好吧,你来试试看。A任同学:妈妈,今天让我帮忙端菜、打饭,好吗?妈妈:我怕你会把盘子打破哦!任同学:那你在旁边看着我,提醒我。妈妈:盘子很烫的,你

7、会烫到自己。任同学:妈妈,那我戴上这双隔热手套就没事啦!妈妈:对哦,你会自己想办法了,真的长大了,来吧,你来试试!任同学:谢谢妈妈!在“微交流”过程中,家长们发现了孩子的无限潜能,感受到了孩子长大了的幸福。孩子们心里也对了一份对家的责任感。这不仅是一次微口语表达的良好交流,更是一次有效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孩子们和家长们都很开心。微交流给孩子和家长们建立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微”交流让课堂不再只限于这短短的35分钟,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二、“微”交流打破了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随时随地交流。“微”交流让部分面对老师、面对同

8、学说话紧张、不敢表面的学生有了一个畅快交流的平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