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育思想浅析3000字

孔子教育思想浅析3000字

ID:48308892

大小:26.01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06

孔子教育思想浅析3000字_第1页
孔子教育思想浅析3000字_第2页
资源描述:

《孔子教育思想浅析3000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孔子教育思想浅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子作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许多宝贵的教育主张和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这些教育经验和原则,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至今仍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孔子著名的“有教无类”、“乐学”、“因材施教”“德才并重”以及一些比较具有参考价值的教育思想进行浅析。孔子几乎以毕生的精力从事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教育的对象、内容、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2、总结,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WWW(一)“有教无类”的教育对象。子曰:“有教无类。”意思是说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受教育。又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说只要给我一些薄礼,我从来没有不教的。这在当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仅仅是王孙贵族,普通人的子女也可以接受教育,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主张学而后知,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他认为人的素质都是一样的,只因为环境与教育的不同,才使人有了差别,尽管当时孔子已被人尊为圣人,但他始终强调自己不是生而知之的人,是学而后知的。由此可

3、见,他认为任何人只要受到教育都可以成为圣人,他强调学而后知,不仅是谦虚,也是他的信念。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后身体力行,在教学实践中贯彻了他的主张,在他的弟子中就有各式各样的人,既有贵族,也有被称为鄙人的下层人士,也有像颜渊那样的贫穷的人。(二)“乐学”学习态度《论语》的第一句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可见孔子非常重视要使学生愿意学习和乐意学习,他从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只有把学习当作乐趣,迷上了学习,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成效。他又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明乐于学习的重要。他说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4、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他还对别人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从这些议论可以看出孔子本人就是非常乐于学习的人,正因为把学习当作乐趣,才能学得进,学得好,成为博学多识的人,所以孔子认为要想使学生学好,首先要让学生“乐学”。WWWW(三)“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也。”孔子指出,在教学上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智力水平,教授难度不同的教学内容。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原则。人的才智高下有别,如何才能更好地扬长避短,完善学生的德业修养,以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根据这一原则,孔子深入了解弟子们的不同的兴趣、智力和能力,掌

5、握每个人的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如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同时孔子不仅要求学生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殆。”,而且要求学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阐述了自己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和原则,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里孔子还强调了“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这些对提高学生独立分析文体和解决文体无疑是有效和科学的。这种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十分深远。因材施教就是针对不同学生个体进行“精雕细琢式”的教育、管理、服务和指导,避免“粗放式”的教育管理模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贯彻因材施教的前

6、提是充分而全面地了解学生基础、行为习惯、品德意志、求学目标、职业规划等,并为每个学生建立全面的情况档案,以此为依据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推行个性化教育,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服务,真正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二)“德才并重”的教育内容。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指出,要学好修身治国的学问,必须先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他在教学中采取品德修养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重的原则。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以四项内容教育学生:礼乐和文献、人、忠、信。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心不好学,其蔽

7、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孔子又指出,一个人只讲究品德修养而不喜欢学习礼仪,就是叫狂过正,只有将这两种并重才能成为完善的人。孔子在他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注重传播古代文化遗产,加强教材建设。他把所收集到的文化材料、精神加以整理,编著成教学用书,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他向学生讲授“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传授“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学生怎么做人,这在今天的教育中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孔子最基本的教育内容是德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