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真性视角下的中国建筑遗产保护

原真性视角下的中国建筑遗产保护

ID:48309000

大小:871.1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05

原真性视角下的中国建筑遗产保护_第1页
原真性视角下的中国建筑遗产保护_第2页
原真性视角下的中国建筑遗产保护_第3页
原真性视角下的中国建筑遗产保护_第4页
原真性视角下的中国建筑遗产保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真性视角下的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原真性视角下的中国建筑遗产保护阮仪三李红艳【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事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在保护实践中却出现了种种误区,产生了大量的“建设性破坏”。原真性是遗产保护的一条基本原则,对原真性理解差异会对建筑遗产的保护方法带来直接的影响。该文通过回顾国际上关于历史古迹修复的思想渐进过程,对照《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及《奈良原真性文件》等国际历史保存及古迹维护的重要文件,诠释建筑遗产保护“原真性”的内涵,指出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中出现的理念和实践误区,探讨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途径。【关键词

2、】建筑遗产原真性保护创新原真性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我国,虽然原真性原则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已得到公认,但是,对它的理解却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原真性”理念指导下的保护实践也存在诸多争议。与欧洲国家相比,我国建筑遗产保护尚处于起步阶段。两个多世纪以来,欧洲对于原真性原则争论不断、研究不断,在不断的争议中,产生了比较成熟的保护理论与学说,对我国城市建筑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1西方建筑遗产保护原真性认识的渐进过程20世纪以前,原真性并没有在城市遗产保护运动中被认为是关键的概念,但是,对于

3、古建筑的修复方法却存在着很大争议(图1)。19世纽中叶,对于建筑遗产保护,欧洲主要有两种互相对立又影响深远的学说参考文献卢永毅.历史保护与原真性的困惑.同济大学学报,2006(5):24-29:一种是反干预的(Anti-interventionist),即历史性修复,基本在英国,代表人物是英国艺术理论家约翰·拉斯金(JohnRuskin,1819年-1900年),认为古建筑是匠人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文脉中完成的独一无二的创作,不应用新的物质手段干预它的原有状态,当代的干预会带走历史的痕迹而使历史失真

4、;另一种是主张干预的(lnterventionist),即风格性修复,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厄杰纳·维奥莱一勒一丢克(EugeneViolbt-le-Duc,181104年-1879年),可以理解为现在的人对过去事实完整而客观的呈现,赞成以必要的物质手段介入来保护历史建筑。勒一丢克和拉斯金作为两种思想的代表人物,阐述了他们深刻而精辟的见解,法国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如巴黎圣母院等,是按照勒一丢克的风格性修复原则去保护的,给后人留下了建筑艺术的精品。拉斯金从历史和岁月的角度强调保护历史建筑的真实状态,不主张

5、人为的干预,体现了他忠于历史的态度。20世纪初,阿洛瓦斯·里格尔(AloisRiegl),作为艺术历史学家、博物馆馆长和维也纳的保护管理者,在其著名的论著《纪念物的现代膜拜》Riegl,AloisTheModernCuItofMonuments:ltsCharacterandltsorigin,lnoppositions25:Monument/Monumentality,editedbyKurtForster.NewYork:Rizzolii,Fall1982中,从哲学、历史和法律的角度去研究古

6、迹保护,他辨别古迹遗址的各种价值,认为“历史价值”(Historicalvalue)是具有时间特定性的和记录性的:岁月价值(Age-value)包含时间的持续性,从最初状态到不完整的状态和每天的磨损。历史价值和岁月价值都与时间息息相关。同样,艺术价值(Art-value)也与时间有关,它追求艺术形式,根据一定时期内的审美取向来决定如何保护或修复。使用价值(Use-value),通过维持或改变古迹来满足现在功能上的要求。新奇价值(Newness-value)则指功能上的完整性,是重新建造的那种崭新

7、的状态。里格尔强调要“保护”(Conservation)而不是“恢复”(Restoration),他认为恢复有可能是武断的、误解的,岁月价值不依靠历史知识和艺术价值,岁月本身就显示出其价值。它将纪念物(Monuments)分为“目的性的”和“非目的性的”,认为目的性的建筑主要强调其活着的纪念价值,并不注重其岁月价值,相反,任何衰败的迹象会减弱它的纪念价值:“非目的性”的建筑遗产作为历史性的物体,不是为纪念而建的,更在意其随着岁月的流逝所具有的岁月价值。里格尔从建筑遗产的价值特性本身去剖析,客观地

8、对待历史和现实,对后来的建筑遗产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意大利教授、建筑师波依多(CamilloBoito)是意大利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应该是“保护”(Conservation),而不是保存(Preservation),他指出,古迹或遗址需要考古上准确的挖掘和记录,哪怕一点点痕迹都可能对以前的知识有所贡献。但是,这并不排出一定比例的恢复。考古遗址需要稳固与加固,只要后加的支撑部分没有假装模仿原物,那么,碎片式的遗存可以被重新组合。至于现有历史建筑,除非他们被加固或维修过,否则他们迟早要变为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