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小学科学五上册《18地表探秘 》word教案

冀教小学科学五上册《18地表探秘 》word教案

ID:48329705

大小:4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8

冀教小学科学五上册《18地表探秘 》word教案_第1页
冀教小学科学五上册《18地表探秘 》word教案_第2页
冀教小学科学五上册《18地表探秘 》word教案_第3页
冀教小学科学五上册《18地表探秘 》word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冀教小学科学五上册《18地表探秘 》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单元地表剧烈变化18.地表探秘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拼图游戏中发现地球板块的运动规律.2.能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推测过去地球上陆地的分布情况.3.能推测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化石的原因.4.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对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大胆的推测.2.愿意做模拟实验,并从中推理出地球运动的科学道理.3.愿意探究分析科学假设提出的过程.三、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2.能够从喜马拉雅山科学考察的发现,猜测其以前可能的地形.3.能够通过拼图游戏,猜测地球大陆以前可能的情况.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

2、,特别是经历科学假设提出的过程.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活动1:厚硬纸板、颜料和胶水、刻刀、钢笔、复制好的世界地图.活动2:地球内部圈层图、橡皮泥、小刀等.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课提问:11.本组同学之间对老师的题目进行讨论.2.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大地上有高山、又有河流、又有平原吗?2.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钠通过观察地图上大西洋两侧的大陆海岸线轮廓,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你知道这个假设是什么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进行一次地表探秘.(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1.指

3、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出七大洲的轮廓线.2.引导学生讨论,看有什么发现.3.发给学生世界地形图.4.教师谈话:通过以上活动你们都发现了很多问题,其实我们只用眼观察是不够准确的,下面我们用拼图的形式,来进行一下地表探秘.5.教师指导学生把地形图沿大陆边缘剪开,得到苦干小板块(提醒学生用剪刀、刻刀时要注意安全)后指导学生作拼图游戏.6.教师小结,并把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板块学说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7.布置作业..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谈谈本组的讨论结果.3.各组之间相互交流4.最后达到全班同学对地表探秘产生浓厚的兴趣.1.学生认真观察讨论.2.小组推荐一人说说本组的发现.学生描一描

4、,画一画,地球大陆板块的轮廓线,看看有什么特点.(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将地形图剪开,得到若干小纸板.学生做拼图游戏后分组交流,全班交流,得出结论.1.搜集有关地壳变化的图片.2.试着提出一些自然现象的假设.首先由老师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这样容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来.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学生从中有所发现.通过描一描,画一画,进一步发现地球板块的秘密.通过拼图游戏从中感受科学发现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板书设计:第十八课地表探秘活动1:拼图游戏1

5、.复制一张世界地图.2.把复制的地图贴在硬纸板上,沿大陆边缘剪开,得到若干小纸板.3.试着将小纸板拼一拼,看看有什么发现.通过拼图及同学间的交流,得出的结论是:大陆是移动的,所有的大陆曾经连成一片,而后经过分裂、漂移、直至成为现在的样子.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谈话:上节课我们用拼图的方式对魏格纳的学说进行了证实,同学们了解了亿万年来地壳的一些变化,这节课我们再进一步研究一下,高山是怎样形成的.(板书:高山上的海洋化石)2.展示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我国喜马拉雅山的图片.说明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科学家考察时却意外发现了海洋化石.3.教师讲解

6、:刚才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假设,要证明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去证明,下面我们就做一个实验(教师讲述实验方法)41.学生观察.2.思考:喜马拉雅山上海洋化石的来历.3.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学生实验:1.用多色橡皮泥失搓成长条状后,再重叠在一起,就好比是组成地壳的岩层.2.用手握住橡皮泥两端向中间挤压.3.再取一条橡皮泥,将橡皮泥切割一刀或两刀,让橡皮泥块之间能够滑动,好像是被向上或向下挤压的岩层.4.分组讨论实验中所观察的现象,与地壳变动的关系.学生根据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回答问题.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思维训练,以及如何根据事实提出假设的训练.让学生再次经

7、历科学假设的过程,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神奇,认识地质时期地表形成过程的一些剧烈的运动与变化.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通过对这一内容的总结,学生可获得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以及科学史方面的知识教育..教师提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和喜马拉雅山形成有什么关系?喜马拉雅山在远古时代可能是什么?为什么上面有海洋化石?5.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在远古时代,喜马拉雅山可能是一片海洋,经过地壳的挤压、提升,最终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这就是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化石的原因.6.布置作业.1.反复做拼图游戏.2.自己选材做一次山脉形成的模拟实验.板书设计:第十八课地表探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