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汤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doc

川芎汤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doc

ID:48335293

大小:6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23

川芎汤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doc_第1页
川芎汤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川芎汤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川苇汤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湖北屮医杂志200()年第3期第22卷临床报道作者:朱慧颖喻荣辉单位:武汉市第一医院430022关键词: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中医药疗法;川苇汤;临床观察摘要:对照观察川時汤与西比灵、阿司匹林对眩晕病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前者临床显效率为93.8%,总有效率为96.3%;后者分别为67.5%和72.5%。前者疗效优于后者(P<0.01)o而在TCD改善方而,两者均有一定疗效,但前者优于后者(PV0.01);此外,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方曲,前者优于后者(P<0

2、.05)o故认为川茸汤是治疗眩晕的高效纯中药方剂,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价值。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是引起头目眩晕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认为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对•预防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有重要意义。我院近年來运用自拟川苇汤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80例,并与川西比灵、阿司匹林治疗者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120例,住院病人74例,门诊病人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中,女46例,男34例;年龄38〜68岁,平均年龄53.2岁;病程3个月〜20年;有

3、血管痉挛者50例,脑动脉硬化症42例,颈推病14例,高血压病6例。对照组中,女23例,男17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52.7岁;病程4个月〜15年;有血管痉挛者24例,脑动脉硬化症19例,颈椎病8例,高血压者3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具有可比性。本组病例均经颅多谱勒TCD检查提示为椎慕动脉供血不足,并行血液流变学、颈椎X线拍片检查。所有患者均经脑CT检杳排除颅内肿瘤及脑梗塞,作心电图检查排除心脏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以及血液流变学及颅多谱勒TCD改变。2治疗方法治疗纟II:口服川苇

4、汤(川苇20g,桃仁、红花、天麻、丹参各15g,当归、白芍、甘草各10g)o肝阳上亢者加钩藤,痰浊屮阻者加半夏、白术,气血不足者加党参、黄罠,肾粘不足者加熟地、山茱萸。1剂/d,早晚煎服。对照纽:口服西比灵10mg,1次/d,睡前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1次/d。两纽均1周为1个疗程,2〜3周后复查TCD、血液流变学变化。并随访1年。3治疗结果3.1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能正常生活及工作,TCD、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一年内无发作者;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能从事一般工

5、作,TCD、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所改善,一年内有2次以下发作者;有效:症状、体征略有改善,TCD、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不明显,一年有2次以上发作者;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3.2两组疗效及有关检查改变参见表1〜表3。表1两组总体疗效比较n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8060152393.896.3对照组4019821167.572.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V0.01)o表2两组治疗前后TCD变化n明显改善(%)改善不明显(%)无改善(%)治疗组8070(87.5)

6、8(10.0)2(2.5)对照组4020(50.0)12(30.0)8(20.0)表3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土s)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g/1)血沉(mm/h)治疗组治前治后47.60±1.7732.25±2.454.85±0.123.33±0.181.08±0.020.97±0.025.34±0.324.00±0.2931.79±3.8517.94±2.65对照组治前治后47.92±2.1042.43±1.784.85±0.134.25土0.141.07±0

7、.021.05+0.025.32+0.304.51±0.2831.81±3.2228.01±3.31两组治疗询后TCD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o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纽对比、及组内自身治疗前后对比,大多有显著差异(叩<0.05)。4讨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范畴。从辨证论治、审证求因角度而言,其病因病机不外风、火、痰、虚。颈部损伤,经脉阻滞,气血不能上荣头脑火所养而头晕1=1眩;阴虚则易肝风内动,血少则脑失所养,精亏则髄海不足;痰浊壅遏,

8、上蒙淸窍,或肝郁化火,上扰清窍,均可导致眩晕。木病反复发作,久病入络,每见气滞血瘀征象。川莒汤重用血中之气药川時,走而不守,载诸药上行巅顶;以桃仁、红花、丹参活血通络,加入当归养血补血,口芍养血敛阴缓急解痉;当归性动,白芍性静,二约合用,可互补其偏,互助其川;钩藤更善清热平肝,熄风止痉;半夏、白术燥湿化痰,涤痰开窍;党参、黄罠补益气血;熟地、山茱萸滋补肾精。诸跖合用,有通络理气、涤痰熄风、补益气血Z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川骂、桃仁、红花、丹参均可降低血浆粘度。其中丹参可通过加快微循环血流速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