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师说》讲义

韩愈《师说》讲义

ID:48342268

大小:24.5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6

韩愈《师说》讲义_第1页
韩愈《师说》讲义_第2页
韩愈《师说》讲义_第3页
韩愈《师说》讲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韩愈《师说》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师说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和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3.认识从师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本文第一段的作用及其论证结构。2.意动用法及“主谓短语中的‘之’,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你们每节课都要喊“老师好”,用此表示心中对老师的尊重。古人也曾用“天、地、君、亲、师”来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天”和“地”都是虚的,教师是排在国君和父母之后的,实际上名列第三位,可见其重要性。教师是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没有教师,人类的文明

2、之火就无法传递下去。那么,老师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从师学习?择师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韩愈的《师说》来探个究竟吧! 一、字词正音:读dòu(句读)郯tán(郯城,县名)苌cháng(姓)句读dou聃dān(用于人名,老聃)贻yí(赠送)或不焉fou经传zhuan从师cong读书du不能bu传道chuan从容cong二、解题:“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论说文范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师”是本文要着重论述的论题。“师说”,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的,是他35岁时在长安当国子监四门博

3、士时写的。文章针对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痛加针砭。着重阐明教师的作用和从事应采取的态度,有破有立,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本文是韩愈文集中的名篇之一。三、作者简介: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他的重要功绩,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生三岁而孤,靠兄嫂抚养长大。幼年好学不倦

4、,到十七八岁,学问已有相当扎实的基础。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登上仕途。以后历任地方上和中央的一些官职,其间有两次因上疏皇帝提意见,被贬官,第二次差一点儿被处死。最后官至吏部侍郎(相当于副部长),故亦称韩吏部。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韩愈、韩退之、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是同一人的许多异称。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他的重要功绩,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西汉的优美散文传统,坚决摒弃南北朝以来只讲究文章形式,不重文章内容,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文风,并提出要创造性地学习古文,反

5、对模仿因袭,人云亦云。(观点“师其意不师其辞”、“唯陈言之务去”、“唯古文必己出”、“文从字顺”)他不仅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所以后人称他的文章为潮水一般(韩潮)。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当时和后代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他所谓“古文”,是和当时流

6、行的重词藻、轻内容的骈文相对立,即奇句单行,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初中课本选了他的《马说》一文,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知己,难得重用。把自己一腔愤懑之情发挥得无余,富有现实意义。四、文本结构(一)、托古立论,正面阐述老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的标准。提出论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开门见山,明确表明观点──为学必须以师。托古是为了讽今,总领第二段。老师的职能作用──“传道受业解惑”(今天基本上是这个范围,但内涵不同)从事学习的必要性──人均有惑,不从师无以解惑。否定了“生而知之”的说法,但认为“从师”是

7、“解惑”的唯一途径,忽视了社会实践探索,有片面性。从师应有的态度、择师的标准──不问年龄大小,闻道先乎吾,即从而师之,这一看法是可取的。(二)、用对比的方法批判当时的“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破从论证角度看,从反面来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观点,内容丝丝入扣;从论证方法看,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逻辑性、说服力都很强。(三)、用具体事例,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立论据一:圣人的行动──孔子师不如己的郯子之徒分论点“圣人无常师”论据二:圣人的言论──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正面论述能者为师)结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

8、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一结论完全符合“能者为师”的道理,与第一段总论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相照应,并扩展到“业”,照顾开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着重在“立”──树立一个标准。至此论证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