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璟望远行原文、译文及赏析.docx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璟望远行原文、译文及赏析.docx

ID:48398341

大小:21.3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05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璟望远行原文、译文及赏析.docx_第1页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璟望远行原文、译文及赏析.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璟望远行原文、译文及赏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璟《望远行》原文、译文及赏析望远行    (南唐)李璟    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长日镇长扃。余寒不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    【注释】    1、朱扉:红漆门。(宋)柳永《凤栖梧》词之三:“玉砌雕阑新月上,朱扉半掩人相望。”    2、镇:常;永久。(唐)褚亮《咏花烛》:“莫言春稍晚,自有镇开花。”    3、扃:关门。    4、辽阳:古称襄平、辽东城,位于辽宁省中部。曾为县名。今为市名。泛指今辽阳市一带地方。从

2、公元前3世纪到17世纪,一直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军事重镇。李善:“《汉书》曰:辽东郡有辽阳县。”(唐)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五征戍忆辽阳。”    5、秣陵:秦汉时期,今南京的称谓。    6、砧:捣衣声。(唐)刘沧《秋日山寺怀友人》:“月明遥听远村砧。”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颀《诵魏万之京》:“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7、二毛,指头发斑白。  

3、  8、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唐)苏拯《古塞下》诗:“血染长城沙,马踏征人骨。”(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自评】    此闺怨词也。上阕言思妇之处境。以白昼庭院之乐景反衬深闺之孤寂忧愁。“碧砌”一句点明季节,春花、秋花皆可通。与“秣陵砧”照应,余以为秋花最妥,盖砧声多现于秋季。“余寒”二句言其彻夜不眠,心如死灰也。下阕言思妇之心境。“辽阳”二句,承“梦难成”三字,言其不寐之因。一辽阳,一秣陵,虽相距千里,但阻不断情人遥思。两个意象,一虚一实

4、,精巧别致,情婉动人。二人虽不得见,但以明月寄相思,砧声传牵挂。结句直抒其之忧虑,岁月奄忽,美人迟暮,良人宜早归。一“惊”字传神,含义丰富。整首小令层次分明,情真意切,手法多变,令人赞叹。    【译文】    台阶旁秋花明媚多姿,格外醒目。可惜那两扇红漆门却终日常闭,独居的女子不曾露面赏花。漫长的夜晚来临,闺房中残余之寒气萦绕不去,那女子辗转反侧,久久难以入眠。炉香已冷却,只有那袅袅上升的青烟独自游荡。    戍守辽阳的征人或许正望月,却不知此时远在千里的秣陵月下,一位女子卧听砧声,声声入耳,

5、捣碎寸寸柔肠。秋风吹不尽的砧声,不曾带来远人一点音息,反催人相思无穷。不觉东方既白,金黄的日光照映在窗下。那女子蓦地从回忆中惊醒:韶光易逝,良人啊,你可知,你归来之日,我秀发已斑白如霜,青春不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