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读后感 (2).doc

《再别康桥》读后感 (2).doc

ID:48502918

大小:3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06

《再别康桥》读后感 (2).doc_第1页
《再别康桥》读后感 (2).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再别康桥》读后感 (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黯然销魂是别离——《再别康桥》唯美至真的情感漫诵轻吟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们会从中深切体味到轻轻的,悄悄的,脉脉的别离眷恋之情,我们会被诗人那种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愁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打动,那么究竟是康桥的什么让诗人如此动情,尽情挥洒他自由的天性和潇洒飘逸的浪漫呢?他又是靠什么向我们传达他来去无声迷蒙如雨丝的离情呢?1920年徐志摩来到英国剑桥(康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听课,度过了一段真正悠闲的生活。他爱那里的碧空、波光、绿草、树木,他使自己完全陶醉在那里的美景中,这段美好的日子让他魂牵梦绕。1928年8月徐志摩第三次来到英国,再度回

2、到母校,当他再次见到昔日的美景时,他怎么会不激动万分?可惜刚刚聚首又要分离,告别风光秀美的校园,他怎么会不依依不舍?于是他在11月16日快要归国的途中,灵感突现,写下了这首传世经典――现代别离诗《再别康桥》。相见时难别亦难,别离是人类精神中永恒的东西。千百年来文人骚客们也在纵情抒写,所以纵观这首诗的情感思想,好似并无什么特别之处,但这首诗之所以蜚声文坛,长久为人传诵,却在于它把这种离别之情表现得至深、至真、唯美,体现了极强烈的艺术魅力。当然这种艺术美感的传达主要是靠如画的描绘和柔美的意境。诗中意象颇多且色彩绚丽,诗人物和我相融,借助一个个意象绘制了多幅图画,谱

3、写了一首优美深情的小夜曲,创设了一个含蓄柔美、婉约曼妙意境。在这里作者用自己的多情之笔纵情描画,极尽地抒发他的那种离别时的怅然。那西天空灵飘逸的云彩,寄托了诗人对自由的追求和个性的崇尚,同时又蕴含了万缕至真的情丝。诗人又物我相融,犹如庄周化蝶,不知何物为我,何物为周,以表达自己对康桥的依恋之情,如“我”甘心与康桥的水草相合,“我的心”成了波光闪闪的康河,此时让人深深体会到诗人对康桥感情之深之切。此外作者又能用一些看似陌生的比喻,让人产生一种新鲜的审美感觉。如河畔的金柳”与“夕阳中的新娘”,“悄悄”与“别离的笙萧”,不落俗套且贴切自然。第5、6节,诗人借用“在星

4、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一个诗人,炽烈的情感如何表达,那就只能是在星辉斑斓里跌足放歌,但跌足放歌终未能成,此时的沉默又胜过万语千言。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了一起。吟咏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在余晖慢慢染红河面之时,诗人静驻桥头,在这多情的康桥之上,看那柔柔的水波荡漾,诗人再次深情地凝望这让他魂牵梦萦的地方……在这首诗中“我”与“康桥”始终糅合在一起。“我”的依依惜别的形象始终在康桥的风姿中伫立。让“作别西天的云彩”定格

5、成一种永恒。在康桥之上,诗人想起了他在此求学的昨日,想起他欲说还休的爱情,想起了一个个如肥皂泡般破碎的理想,他怎么会不惆怅?今日一别,何日重逢?诗人走了,离开了曾留下最多回忆的康桥,留下了他如云彩般飘逸如河水般清爽如杨柳般柔美的深情让我们去回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