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课件17套2013年中考语文知识考点专项复习课件13.ppt

2013年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课件17套2013年中考语文知识考点专项复习课件13.ppt

ID:48559915

大小:407.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1-23

2013年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课件17套2013年中考语文知识考点专项复习课件13.ppt_第1页
2013年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课件17套2013年中考语文知识考点专项复习课件13.ppt_第2页
2013年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课件17套2013年中考语文知识考点专项复习课件13.ppt_第3页
2013年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课件17套2013年中考语文知识考点专项复习课件13.ppt_第4页
2013年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课件17套2013年中考语文知识考点专项复习课件13.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年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课件17套2013年中考语文知识考点专项复习课件13.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诗歌鉴赏——体会情理与意趣的精妙学习目标一、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点二、学会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三、学会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诗歌的基本知识点中国古典诗歌诗古体诗近体诗古体诗乐府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词(长短句)曲(一)、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点(二)识记下面的诗歌知识点:1、押韵:2、韵脚:3、律诗、绝句的押韵规律:4、5、律诗的结构:6、古诗的朗读节奏:在诗句末尾使用相同韵母的字。押韵的字。律诗、绝句的区别:整首诗歌由八句组成的,称为律诗。由四句组成的,称为绝句。除第一句外,单句决不押韵双句必须押

2、韵。律诗共八句,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一般四字为二、二式,五字为二、三式,七字为二、二、三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这首诗歌的体裁是()。2、这首诗歌押()韵,韵脚是()3、请给这首诗歌划分朗读节奏。4、律诗的一、二句称()联,七、八句()联。七言律诗中考链接裳、狂、乡、阳首尾ang二、景物形象的鉴赏形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物(诗

3、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重点: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首要任务就是揣摩出隐藏在形象背后的诗人的情感。鉴赏景物形象方法: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末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问:这首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上片描写了衡阳雁去、边声角起、崇山峻···———————————————岭、云雾弥漫、残阳西沉、孤城紧闭这样一————

4、——————————————————幅塞外风光。(指出形象),创造出寂寥、肃——————···————杀的意境(分析特征)。表现了戍边战士思—————···—————乡、悲凉之情(揭示情感)。———————步骤:指出形象———分析特征———揭示情感《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秋词》(刘禹锡)如果从作品的意境(景与情)的角度出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为什么?中考链接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

5、碧霄.我喜欢第一首。(1分)因为:第一首作者描写了秋天傍晚的“枯藤、老树、昏鸦”等几个特有的景物(指出形象),创造出萧瑟、苍凉的意境(分析特征)。(2分)表现了羁旅愁绪,游子思乡的情怀(揭示情感)。(2分)我喜欢第二首。(1分)因为:第二首作者侧重描写秋天晴空中的一鹤冲天而上的情景(指出形象)。创造出明朗、开阔的意境(分析特征)。(2分)表现了诗人开朗乐观的情怀(揭示情感)。(2分)参考答案:三、表达技巧的鉴赏(1)修辞的巧用比喻、、设问、夸张、拟人、反问反复、借代等(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虚实结合、

6、反衬、动静结合、照应等(1)修辞的巧用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如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夸张: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设问:如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拟人: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反问、反复、借代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2)注意分析各种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借描写某景或某物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把自己的胸怀、心志寄托在对景物的描写中。◆虚实结合:把描

7、写眼前之景、可观之景与描写想象之景、虚拟之景结合起来写。◆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列举出来。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反衬、照应、等。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中考链接如梦令李清照昨

8、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这首词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设问、借代、拟人借景抒情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三个知识点:一、识记诗歌的基本知识点。二、掌握鉴赏景物形象的方法和步骤本节。方法: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步骤:指出形象—分析特征—揭示情感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