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课件.ppt

初中化学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课件.ppt

ID:48565408

大小:2.13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1-23

初中化学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课件.ppt_第1页
初中化学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课件.ppt_第2页
初中化学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课件.ppt_第3页
初中化学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课件.ppt_第4页
初中化学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溶解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蔗糖溶解你知道什么叫溶液吗?事例怎样形成的?用途食盐水将食盐溶于水配制生理盐水于医疗中分小组讨论,举出你所知道的10个溶液的事例,并说出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以及有什么用?你已经知道什么探究一:几种固体在水中分散的状况一、溶解于乳化被分散物质分散后现象分散微粒分散特征食盐蔗糖泥土植物油活动与探究探究二:溶液是否就是无色的?被分散物质分散后现象分散微粒分散特征高锰酸钾硫酸铜氯化铁活动与探究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活动与探究被分散物质分散后现象分散微粒分散特征食盐溶液呈无色Na+、Cl-均一、稳定

2、蔗糖溶液呈无色蔗糖分子均一、稳定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K+、MnO4-均一、稳定硫酸铜溶液呈蓝色Cu2+、SO42-均一、稳定氯化铁溶液呈黄色Fe3+、Cl-均一、稳定植物油液体呈浑浊液体小液滴不均一、不稳定泥土不溶解固体小颗粒不均一、不稳定交流与讨论2.结论(1)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2)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a.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b.悬浊液:物质以细小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c.乳浊液:物质以液体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另一

3、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a.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一样。b.稳定性:是指在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无论放置多久,溶液也不会出现分层或沉淀现象。(1)溶解时不断搅拌(2)将块状固体变成粉末状固体(3)给溶液加热活动与探究加速物质溶解的方法?实验步骤:在试管中加入5mL水,用滴管向试管中加入1~2滴食用油和数滴洗洁精,用橡皮塞塞进试管,振荡片刻,静置,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试管内滴入植物油时,植物油漂浮在水面上。滴加洗洁精并震荡后,植物油分

4、散成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在水中。实验结论:油难溶于水,但加入洗洁精,震荡后,油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活动与探究乳化现象的探究3.乳化和乳化剂 (1)乳化:油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的现象。(2)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的乳浊液的物质。(3)乳化剂的结构特点: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既能溶解于水中,又能溶解于油中(4)乳化剂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应用于洗涤剂,除此之外还有用于印染、污水处理等。2、水溶液的某些情质创设情景:描述生活中与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变化有关的应用或进行有关实验。

5、热袋冰袋提出假设:物质溶于水后可能有温度变化。进行活动与探究:物质溶于水前后的温度测定。得出结论:物质溶解时温度可能会发生变化。探究三:溶解过程的热效应二、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实验项目测量温度温度的变化硝酸铵溶于水氯化钠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降低温度不变温度升高探究结论:在溶解的过程中,实质存在两个过程:一方面,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该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另一方面,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离子的过程,该过程要放出热量,因此,溶解过程中吸热还是放热,关键就是看这两方面能量的比较了,如:NaOH

6、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小于生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从而总体是放热;NaCl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与形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差别不大,温度不变;NH4NO3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大于生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从而总体是吸热。冬天来了,京珠高速公路韶关段因为地面结冰,造成重型车打滑,为解决车打滑问题,公路管理部门在乐昌段长长的下坡路洒下了数十吨的盐,你知道在路面上洒盐起什么作用吗?三、水溶液的某些性质有关问题:(1)为什么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

7、?(2)为什么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3)做水的电解实验时,为什么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导电性原因的探究分析: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稀硫酸溶液三者能导电,它们在组成上共同特点是都含有水和离子;而蒸馏水、蔗糖溶液不能导电,区别就在于没有离子,而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区别则在于没有水。因此,对于溶液导电性的原因,就是在溶液中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氯化钠固体虽然具有离子,但是呈晶体状态时,氯离子和钠离子位置相对比较固体,不能自由移动,因此就不能导电。而硫酸虽然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是当它溶解于水中时,由于

8、水的作用,把硫酸分子解离为可以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因而稀硫酸就能导电观察与思考第一节物质在溶液中的分散课外作业(简答题):1.为什么用湿手触摸电器设备容易发生触电事故?2.为什么盛着水的水缸冬季在室外会冻裂,而腌着咸菜的水缸在室外安全过冬?3.在高山上,用普通的锅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