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何必曰利.ppt

二、王何必曰利.ppt

ID:48651384

大小:6.49 MB

页数:32页

时间:2020-01-24

二、王何必曰利.ppt_第1页
二、王何必曰利.ppt_第2页
二、王何必曰利.ppt_第3页
二、王何必曰利.ppt_第4页
二、王何必曰利.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王何必曰利.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王何必曰利孟子执教者:张铃珠一、观看《心跳》导入新课二、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特殊句式。2、学习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3、把握孟子的义利观及现代价值,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义利观。王何必曰利第一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yàn)。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

2、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三、初学:读准读顺,预读先学预习检测(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含义1.亦将有以利吾国乎2.亦有仁义而已矣3.何以利吾家4.士庶人曰5.万乘之国6.弑其君者7.不夺不餍8.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有以:有用来…办法亦:只是已矣:罢了家:卿大夫的采地食邑士:古介于大夫和士民之间的一个阶层庶人:没有官爵的平民、百姓。乘: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战车的数量为战争主力和衡量“国家”实力的标准。弑:封建时代称臣杀君、子杀父母。餍(yàn):满足而:却遗:遗弃,抛弃(二)词类活用1.不远千里而来()2.亦将有以利吾国乎()3.苟为后义而先利(

3、)4.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远使动用法,使……得到利益后、先都是意动用法,后,以…为后;先,以…为先仁:名作动,有仁德;义:名作动,讲道义后:意动,以…为后,怠慢。(三)文言句式倒装句何以利吾国?宾语前置,应为“以何利吾国”,用什么使我的国家获利呢?译文:如果把道义放在后却把利放在先,(那么)大夫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就不会感到满足。没有一个有仁德却抛弃父母的人,没有一个讲道义却把自己的国君放在次要位置的人。2、原文: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1、原文: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4、译文:大王为什么一定要说利呢?只讲仁义就行了。(四)结合注释,理解重要语句。四、精读 读懂内容,层层说理,疏通结构1、梁惠王对远道而来的孟子提出了什么问题?2、针对梁惠王的提问,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3、孟子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这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1、梁惠王对远道而来的孟子提出了什么问题?提出问题: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背景介绍:公元前341年,魏与齐战于马陵,兵败,主将庞涓被杀,太子申被俘。马陵之战后,魏国国势渐衰,秦屡败魏国,迫使魏国献出河西之地和上郡的十五个县,约七百里地。公元前324年,魏又被楚将昭阳击败于襄陵,魏国失去八邑。由是被迫迁都大梁,国力空虚,兵员耗尽

5、。梁惠王到了晚年似乎有所悟,想广招贤士以挽回败局。所以对于孟子的到来,急于求取富国强兵之道,重振国威。2、针对梁惠王的提问,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3、孟子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A、通过反面分析“利”的坏处----弑君犯上B、通过正面阐述“义”的好处----孝亲忠君首尾呼应,突出立场——何必曰利总结:《王何必曰利》一文采用正反对比论证说理,分析了急功近利就会弑君杀父,躬行仁义则会忠君孝父,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反对比论证1、面对梁惠王关于利的问题,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通过反面分析“曰利”的坏处弑君犯上分类分

6、层举例论证:不夺不餍通过正面阐述“曰义”的好处3、再次强调论点,首尾呼应,突出自己鲜明的立场:义先于利。分类分层举例论证:仁不遗其亲,义不后其君正反对比论证《王何必曰利》写作启示孝亲忠君观点更鲜明论证更有力2、分析理由:分类分层举例,讲“曰利”危害,谈“曰义”意义,正反对比论证。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7、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再读:层层说理,疏通结构五、深悟探究孟子是否要人们完全不考虑“利”,放弃“利”呢?孟子对“利”和“义”是什么态度?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并说说你对孟子的义利观的理解。“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的义利观孟子的义利观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