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秋之意象之残荷.doc

古诗秋之意象之残荷.doc

ID:48684298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2-27

古诗秋之意象之残荷.doc_第1页
古诗秋之意象之残荷.doc_第2页
古诗秋之意象之残荷.doc_第3页
古诗秋之意象之残荷.doc_第4页
古诗秋之意象之残荷.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秋之意象之残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留得枯荷听雨声                              ——古诗词秋之意象一:残荷 荷花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誉为“花中君子”。夏荷郁郁葱葱,清香沁人,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勃勃生机和动人色彩,给人无限的美感。荷叶青青,荷花美丽,自然惹人喜爱;而秋冬之荷,残芰断苹,红消翠衰,亦别有情味。先看唐代白居易的《衰荷》: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2、  白居易的《衰荷》是一首白露时节之惜荷佳作,对荷魂牵梦绕,藕断丝连。一塘残荷,半蓬枯叶,寄托着人生之感和别离之痛。残荷之美是悲壮、是孤傲、还是透着愤世?其实都不然,是残荷静听风声、雨声时仍然切切的牵挂。那枯微的枝条和飘曳的残叶,在淡淡的青塘中,淘尽了季节喧哗的色彩,淘尽了对逝去生命的追悔和对旺盛生命力的眷恋,同时也是对新的未来的渴望,萧条、孤寂而静美。残荷以自己的生命意象,向人们、向世间诠释着时间、历史、哲学和希望,满蓄着生命不息、悄然待发的禅意。宋代的秦少游曾经问荷叶:“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3、。”(《虞美人》)这么多的荷叶是为谁凝恨,为什么你要背对西风呢?在他之前,唐代的杜牧也曾经说: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这首诗的前两句纯写景物,但从诗人所选中的落日、烟柳之景,令人感到,画面的景色不是那么明快,而是略带暗淡的;诗篇的情调不是那么开朗,而是略带感伤的。这是为引出后两句的绿荷之“恨”而安排的合色的环境气氛。 “多少绿荷相倚恨

4、,一时回首背西风。”写得活灵活现:哗啦啦,一阵西风起,大片的荷叶被翻转过来,仿佛一下子背过身。仅仅在刚才,它们还带着安详的眷恋,厮磨偎依在一起,西风乍起,它们的心中,含着多少隐恨,却不得不无奈地躲避那不可逃避的秋寒,还有那接下来的残败!当然,风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风荷之恨是从诗人的心目中呈现的。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到无生命的风荷之中,带着自己的感情色彩去看风荷“相倚”、“回首”之状,觉得它们似若有情,心怀恨事,因而把对外界物态的描摹与自我内情的表露,不期而然地融合为一。这里,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实则写的是诗人

5、之恨。秋天让荷叶无奈到什么地步?唐代的来鹄写秋天荷叶的残破,更是刻画入微:    近来灵鹊语何疏,独凭栏干恨有殊。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偶题二首》其一)随着深秋来临,悦耳的鹊语日渐稀疏,凭栏看到满池的残荷,诗人的怨恨油然而生。原来在盛夏的时候,有很多人折下荷叶当伞,因为它很大、很圆。露珠一掉在它的茸毛上,就变成圆圆的一颗颗小珍珠,在荷叶上跌宕,跳跃。但是秋风萧瑟,步步紧逼,短短一夜,荷叶就变得枯萎残破了。在最深最冷的秋风

6、里,人们忽然发现早晨的荷叶已经被寒霜剪破了。“赚他秋雨不成珠”,这个时候再落下雨,它还托得住吗?原来周邦彦写的那种“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幕遮》),现在看不见了……残破的荷叶,不再成珠的秋雨,在来鹄笔下,串联起来,变成新奇的意象。即使秋荷残破,唐代的李商隐仍然对它们深情不减: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李商隐寄宿在一位骆姓人家

7、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远方的朋友,听着秋雨洒落在枯荷上的沙沙声,写下了这首富于情韵的小诗。诗题中的崔雍、崔衮是诗人的知遇者崔戎的两个儿子。这首诗就是诗人与崔雍、崔衮告别后旅途中的寄怀之作。首句写骆氏亭:翠绿的修竹环抱着一尘不染的船坞,骆氏亭外临着清澄的湖水。翠竹、清水把这座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雅洁,诗人置身其间,颇有远离尘嚣之感。接着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诗人眼下所宿的骆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长安,中间隔着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诗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随风飘荡的游丝,悠悠然飘向友人所在的长安。诗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

8、无好友共赏幽胜而微感惆怅。“秋阴不散霜飞晚”,又回到眼前景物,渲染气氛,烘托情绪。时令已届深秋,但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天色一片迷蒙,本来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诗人,心情不免更加暗淡,而这种心情又反过来更增加了相思的浓度。末句是全篇的点睛之笔,写诗人聆听雨打枯荷的声音和诗人的心情变化过程。诗人原来是一直在那里思念着远隔重城的朋友的,由于神驰天外竟没有留意天气的变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