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分反思.doc

认识时、分反思.doc

ID:48694379

大小:10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7

认识时、分反思.doc_第1页
认识时、分反思.doc_第2页
认识时、分反思.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认识时、分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认识时、分”教学反思“认识时、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材主要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这节课是“认识时、分”的第一课时,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一、让新知之舟泊在旧知的锚桩上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

2、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于是,“探明”新知赖以建立的相关旧知,从而使新知之舟泊于其锚桩上并随时准备启航,就成为本节课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我首先选取了21个小朋友进行了学前调查(包含低中高三类不同能力范围的):问题1:你会看1分钟吗?调查结果是:9个小朋友会看(其中的2位学生还会说出“1分钟就是60秒”);8个小朋友能说个大概,比如“分针会跑一点点”等;3个小朋友支支吾吾说不上来。问题2:分针指到3是几分钟?怎么想的?调查结果一半学生说是15分钟。

3、只有1个小朋友说到看格子,其他都说是爸爸妈妈教的,“分针指到3就是15分”。根据调查情况分析,学生对时间的概念不是零,他们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很多,只是很零碎、也表达不清。一年级时学生虽然已经会看“几时”和“大约几时”,但学生对“分”的感受还是要比对“时”的深刻,平时说的都是一些大概的时间,所以学生对大格、小格没有概念。于是我就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设计了跳格棋的游戏,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积极主动地弄懂了有关大、小格的知识,以此开始了我们本堂课的探究活动。所有的活动我都试图从学生的经验和感受

4、出发,再层层深入,并把抽象的钟面认识和实际的时间感受融合在一起教学,既消除了学生的学习疲劳,也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时间观念。二、自由行走在真实与虚拟之间第一次上课时有这样一个环节:你还想把分针从12拨到几,拿出小钟面拨一拨,并算一算分针走了几分钟?填写在作业纸上。分针从12走到(),要走()分钟。我巡视时发现学生是这样填写的:分针从12走到(5),要走(1)分钟。再一看,零零星星还有一些学生也写了1分钟、2分钟。我马上就近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他示范给我看:“老师,我就这样慢慢拨,大约是1分钟。

5、”没想到学生还有这一招。设计材料纸时,我就认真研读了教材89页第4题的说法,觉得这样表达是最恰当的了。但学生根据这一说法,把分针从12走到5所要走的真实时间,跟我们模拟拨钟所用的时间混为一谈了。虽然时间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但时间是一个流动的过程,看不到、摸不着,也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度量,所以学生理解起来会非常地困难。那我们教学时往往会借助电脑的动画、运动轨迹来演示时针、分针的运行状况,但一节课时间有限,课上我们只能真实地体验1分钟,对于几分钟、1小时,都是通过1分钟来积累的,而电脑演示

6、时都加快了它们的走动速度,所以学生才有了上面的错误建构。看来面对同一个问题情境时,不同的学生的思维可能会沿着不同的方向展开,形成各不相同的思维过程,在这里我们不能让学生有这样错误的想法,那就要想办法突破这一难点。于是,我通过悬挂一实物钟,把变速了的电脑演示时间和钟面表示的真实时间融合在了一起教学,再通过描述学生曾经有过的几分钟经历,帮助学生建立起了正确的时间观念。而在语言表达上,我也进行了进一步斟酌,由原来的“分针从12走到(),要走()分钟。”改成了“分针从12走到(),表示()分钟。”虽然只相

7、差两个字,但对于学生来说,就不会产生歧义了。三、用鲜明的表象滋养孩子的思维时间单位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直观地表示出来。“1时”、“1分”的概念都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由以往常见的十进制变为陌生的六十进制。学生对于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表示1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以及1时=60分等知识,都不容易理解和建立概念。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我们觉得这课件一定要做,于是我和电教老师克服种种困难,花了大量的时间设计了一套Flash课件,利用媒体的色彩、声音、动画效果,巧妙

8、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使知识一下子变得生动、立体、有趣起来,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为他们抽象的数学思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