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黄河中下游民俗文化圈.ppt

02黄河中下游民俗文化圈.ppt

ID:48716023

大小:24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1-20

02黄河中下游民俗文化圈.ppt_第1页
02黄河中下游民俗文化圈.ppt_第2页
02黄河中下游民俗文化圈.ppt_第3页
02黄河中下游民俗文化圈.ppt_第4页
02黄河中下游民俗文化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02黄河中下游民俗文化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章黄河中下游民俗文化圈【本章导读】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这里的中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这里的民风民俗,无一不是中华文化的生动体现。生活在黄河两岸的“黄河人”,都是喝着黄河水、滚着黄河泥长大的,因此他们的许多生活习俗,都与黄河有关。因为黄河的水利能造福于人,同时洪水又经常给人们带来灾害,于是便产生了与此相适应的防洪筑堤民俗、航运交通民俗、生产习俗等。这里人们住的,是能防水淹的“台房”;穿的,是黄河本色的土布——“紫花布”;就连小孩子睡的襁褓,也是用黄土制成的“土裤”。这种“土裤”,不但使孩子睡在里面暖暖和和,且“消炎败火,不落毛病”,故有谣

2、唱道:“黄河小孩呀,真幸福。穿土裤呀,不出屋。”“黄河人”生性豪放,一些平常的饮宴也常与外地大不相同。吃饭,他们常在大街上“摆饭场”:几十条大汉各端着一个盛满饭的大海碗,蹲在地上,围在一起,边吃边谈。喝酒,更沿袭着“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遗风,“有菜无酒不留客,有酒无菜是好席”。亲友相聚,常常“一醉方休”。可以说,黄河有多粗犷,这里的风习就有多粗犷;黄河有多豪迈,这里的风习就有多豪迈。【学习目标】了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基本概况了解黄河中下游地区各民族饮食、服饰、建筑、家庭风俗熟悉黄河中下游各民族交通、节日、游艺风俗掌握黄河中下游各民族礼仪、交际、信仰风

3、俗【关键概念】饮食:面食、蒸枣馍服饰:白羊肚、肚兜、百家衣建筑:窑洞;家庭:中原、陕北节日:正月十五、乞巧节游艺:放风筝、挠羊赛、安塞腰鼓目录第一节饮食和服饰风俗第二节建筑居住风俗第三节家庭风俗、交通行路风俗第四节礼仪、交际、节日、信仰、游艺风俗第一节饮食和服饰风俗一、饮食风俗(一)河南年俗-蒸枣馍(二)百家衣裳百家饭-中原习俗二、服饰风俗(一)白羊肚毛巾(二)肚兜第二节建筑居住风俗一、窑洞第三节家庭风俗、交通行路风俗一、婚俗(一)中原婚俗-随身饭(二)中原婚俗-离娘肉(三)坐帐-陕北婚俗二、丧俗第四节礼仪、交际、节日、信仰、 游艺风俗一、节日风俗(一)元宵节(

4、二)乞巧节二、游艺风俗(一)正月十五闹社火(二)放风筝(三)斗鸡【本章小结】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我们主要掌握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各个民族在饮食方面关于面食;蒸枣馍;服饰方面关于白羊肚;肚兜;百家衣;建筑方面关于窑洞;家庭方面关于婚俗、丧俗;节日方面关于正月十五;乞巧节;游艺方面关于放风筝;挠羊赛;安塞腰鼓等风俗,我们对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风俗民情有了深刻的认识。【思考与练习】1.中原地区的饮食有什么特点?2.请讲讲陕北的婚俗?3.陕北榆林地区的建筑有什么特点?4.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节日内容?5.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什么样的游艺风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