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计算软件2010规范版本介绍.ppt

PKPM计算软件2010规范版本介绍.ppt

ID:48739355

大小:6.24 MB

页数:130页

时间:2020-01-21

PKPM计算软件2010规范版本介绍.ppt_第1页
PKPM计算软件2010规范版本介绍.ppt_第2页
PKPM计算软件2010规范版本介绍.ppt_第3页
PKPM计算软件2010规范版本介绍.ppt_第4页
PKPM计算软件2010规范版本介绍.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PKPM计算软件2010规范版本介绍.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新规范版多、高层设计软件SATWE和PMSAP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1年9月目录1.“嵌固端所在层号”2.“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3.“结构体系”的相关修改4.“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5.抗震构造措施的独立控制6.抗震性能设计7.指定相对偶然偏心8.“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9.梁刚度放大的相关修改10.连梁刚度折减11.“加强层个数和层号”指定12.“保护层厚度”概念的更新13.“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14.“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15.“结构中框架部分轴压比限值按照纯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16.钢筋类别的修改17.分

2、塔指定“约束边缘构件层”、“薄弱层”、“过渡层”、“加强层”等1嵌固端所在层号SATWEPMSAP嵌固端所在层号确定嵌固端的位置没输入地下室的结构模型,嵌固层所在层号一定是1;有地下室的结构模型,嵌固层所在层号通常是(MBASE+1)(程序缺省值);嵌固端所在层号确定嵌固端的位置应自行进行判断抗规6.1.14条: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地下室顶板应避免开设大洞口;地下室在地上结构相关范围的顶板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2.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0.5倍确定嵌固端后,地下室抗震等级应自行指定嵌固端所在层

3、号相关的调整框架柱底层柱底组合弯矩放大抗规6.2.3:一、二、三、四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7、1.5、1.3和1.2转换柱底端组合弯矩放大抗规6.2.10-3:一、二级框支柱的顶层柱上端和底层柱下端,其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和1.25(高规1.3)嵌固端所在层号相关的调整剪力墙底部加强区起始位置(嵌固端所在层号-1)抗规6.1.10-3: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的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尚宜向下延伸到计算嵌固端倾覆力矩看嵌固端所在层抗规6.1.3:注:底层指计算嵌固端所在的层嵌固端所在层号相关的

4、调整地下室顶板梁柱的调整抗规6.1.14-3-1: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地下一层柱截面每侧纵向钢筋不应小于地上一层柱对应纵向钢筋的1.1倍;地下一层柱上端和柱节点左右梁端实配的抗震受弯承载力之和应大于地上一层柱下端实配的抗震受弯承载力的1.3倍;地下室层数4嵌固层所在层号3地下室顶板嵌固端地下室顶板梁弯矩放大1.3倍;柱单侧配筋放大1.1倍(相对地上一层,边框柱1.0)梁1柱1854*1.3=1110非嵌固端嵌固端1295*1.1=1425地下一层地上一层PMSAP嵌固端所在层号底部嵌固层刚度比高规3.5.2条:对非框架结构,按(3.

5、5.2-2)计算,且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0.9;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的1.5倍时,该比值不宜小于1.1;对结构底部嵌固层,该比值不宜小于1.5;程序实现:仅当(嵌固端所在层号=1)时执行嵌固端所在层号嵌固端与回填土约束的关系嵌固端:设计概念回填土约束:力学概念两者没有任何关联!回填土约束总是应如实填写,与嵌固端层号无关!回填土约束一般不应填负值2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影响结构周期影响构件内力,尤其连梁内力,一定程度能缓解连梁超筋勾选时,墙梁内力平衡校核应考虑轴力不勾选时,墙梁能满足弯

6、矩、剪力平衡条件勾选不勾选勾选不勾选勾选不勾选勾选不勾选不勾选时,弯矩、剪力满足平衡条件115.3*2.1=242122.2+119.4=241.6DL=2.1mNlNrMrMlVVh/2勾选时,弯矩、剪力、轴力满足平衡条件!3结构体系结构体系取消短肢剪力墙结构复杂高层结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增加:单层钢结构厂房多层钢结构厂房钢框架结构结构体系—带转换层结构通过“转换层所在层号”区分是否为带转换层结构通过“结构体系”区分“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与其他结构类型通过特殊构件属性区分是否为转换构件结构体系—带转换层结构判断底部加强区高度(10.2.2)输出转换层上下刚度

7、比(10.2.3)高位转换时框支柱和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10.2.6)输出框支框架的地震倾覆力矩(10.2.16)框支柱的地震内力调整(10.2.17)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弯矩设计值的调整(10.2.18)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10.2.19)带转换层结构其他带转换层结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结构体系—带转换层结构转换柱地震轴力放大、最小配筋率、两端弯矩放大、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轴压比、剪压比……水平转换构件地震内力放大转换梁:最小配筋率、剪压比……结构体系—水平转换构件水平转换构件的类型转换梁水平转换柱水平转换支撑转换墙结构

8、体系—水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