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3 马说 课件.ppt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3 马说 课件.ppt

ID:48790267

大小:1.24 M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1-25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3 马说 课件.ppt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3 马说 课件.ppt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3 马说 课件.ppt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3 马说 课件.ppt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3 马说 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3 马说 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权利的游戏马说韩愈北街实验学校陆卓姝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掌握文中的字词解释,通假字的用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郡望昌黎(郡里的显贵家族),自称昌黎韩愈,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贞元八年(792)中进士

2、后,过了四年才被宣武节度使任命为观察推官,又过了六年即贞元十八年(802)授四门博士,历迁监察御史,因上书言关中灾情被贬为阳山(今属广东)县令。作者简介韩愈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文风,提倡散体,主张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说”是我国古代一种议论性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既可以写一事一物,也可以写一种现象,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但都

3、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想或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马说”即谈马、论马。常用托物寓意的手法。文体介绍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朗

4、诵课文zhǐpiánshísìsìshíxiànShí或dànsì思考问题剖析文本(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4)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6)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文段一:实词:辱——辱没骈——一同称——著称虚词:而——表转折,但是故——因此于——在之——结构助词,的以——凭借虽——即使文章解读文段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2、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用原文回答)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文段二:实词:一食——顿、餐食马者——通“饲”,喂才美——才能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虚词:或——有时其——代“千里马”是——这种,作代词安——怎么文段二: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

6、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为千里马被埋没鸣不平,对千里马得不到应有待遇的命运感到惋惜和同情,对食马者充满讽刺。文段三:实词:策之——用鞭子打执策——马鞭子道——方法,正确的方法。材——通“才”,才能执——拿着临——面对知——识别,了解虚词: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以——按照鸣之——助词,无意义文段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

7、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用原文回答)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理解分析:1、本文用“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2、本文采用什么写法,要表达什么主题?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常有)外见埋没人才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写法:托物寓意主题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作者怀才不

8、遇,有志难酬的愤慨心情。拓展问题:当今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怀才不遇,你会学下列哪位古人?说出原因。A.韩愈怀才不遇写文章B.陶渊明归隐田园乐悠悠C.苏秦悬梁刺股发愤成材D.张继枫桥夜泊诗坛留名活动迁移对于人才的发现,古今一个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