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ppt

陶渊明《饮酒》.ppt

ID:48793716

大小:27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1-25

陶渊明《饮酒》.ppt_第1页
陶渊明《饮酒》.ppt_第2页
陶渊明《饮酒》.ppt_第3页
陶渊明《饮酒》.ppt_第4页
陶渊明《饮酒》.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陶渊明《饮酒》.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 诗五首09汉语言文学姚艳娇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整体认知节奏划分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注释:结:建造庐:房屋人境:众人聚集的地方车马喧:车马的喧闹声(这里用来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人世间的纷繁杂尘。)何能尔:怎么能够这样欲辨:想要说明白知人论世陶渊明(约公

2、元352年—427年),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诗人、散文家,山水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自29岁起,曾任江洲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仅80多天就辞官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品读诗句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居住在众人聚集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思考:陶渊明居住在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可能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呢?这样的描

3、写是否产生矛盾?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问我怎么能够做到这样呢?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思考:这两句采用的是什么句式?与前两句有什么联系?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可以看见南边的山。思考:(1)这两句诗中哪个字或词写得好?为什么?(2)“见”字能换成“望”、“看”字或者其他的词吗?为什么?“见”表现出诗人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而不是故意停下手中的活去“看”、“望”南山,这正好与诗人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苏东坡曾说过:“‘采菊东篱

4、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雾霭中,双双的飞鸟在暮色中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穴。思考: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副图景?诗人借此真正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什么?南山晚景图。飞鸟结伴飞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正像诗人摆脱了官场的束缚,悠然自得的闲适生活。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面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思考:怎么来理解诗人所指的“真意”?课堂小结心远地偏——远离尘世采菊见

5、山——热爱自然山气飞鸟——自然之景真意忘言——人生真意第一层:(1—4句)主要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轻松自在。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情感。第二层:(5—10句)写南山的美好景色和诗人从中获得的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的人格。作业布置背诵并正确地默写全诗。课后收集整理组诗《饮酒》的其他篇目。谢谢大家!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