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 第一课时 课件.ppt

空气 第一课时 课件.ppt

ID:48814567

大小:324.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1-28

空气 第一课时 课件.ppt_第1页
空气 第一课时 课件.ppt_第2页
空气 第一课时 课件.ppt_第3页
空气 第一课时 课件.ppt_第4页
空气 第一课时 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空气 第一课时 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今天可以解决的问题:怎么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空气由什么物质组成?怎样测定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探究一:空气无色无味,不易察觉,你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生活实例来说明空气的存在吗?请你阅读课本,了解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过程,并思考下列问题:1、对于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实验的过程,你有何感想?2、拉瓦锡通过这一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3、拉瓦锡得出的结论有无不足?探究二:空气中还有哪些成分?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联系生活经验,提出你的想法。实验:请思考:水为什么会进入集气瓶中,进

2、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取决于谁的体积?引导实验:请思考:1、红磷燃烧的现象?2、气球变化的情况?3、如何解释气球的变化?探究三:思考问题:1、上述实验中,红磷燃烧时与广口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了什么?实验中的大量白烟就是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固体,该固体沉降后溶解于水中。因此白烟最终消失。2、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的原因。3、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内空气中哪种气体的体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多少?4、广口瓶内余下的气体主要是什么?它有何性质?形成结论:1、归纳本实验的原理:由于

3、过量的红磷燃烧时耗尽了广口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降低,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瓶中。而且广口瓶内氧气被消耗多少,进入瓶中的水就有多少。因此,从烧杯中进入广口瓶的水的体积就相当于原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2、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3、广口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它的性质:无色无味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等。分析实验失败原因:红磷的用量要充足,要保证能够将瓶内氧气耗尽;整个装置气密性要好,不能漏气;要注意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时再打开止水夹。空气成分示意图: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

4、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纯净物混合物组成只有一种成分由几种纯净物组成组成性质固定不固定(各成分保持着各自的性质)表示方法无固定符号化学符号举例氧气(O2),五氧化二磷等(P205)空气,海水活塞跟踪练习A层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其含量最多的是()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氧气B.雪碧饮料C.河水D.生理盐水BA跟踪练习A层3.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5所示的

5、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的化学性质。(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6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跟踪练习B层3、某班同学用

6、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  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A.只

7、有①③B.只有②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D跟踪练习C层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右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2)若先夹紧弹簧夹,

8、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