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15 自相矛盾 第一课时 部编版.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15 自相矛盾 第一课时 部编版.docx

ID:48869030

大小:41.5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03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15 自相矛盾 第一课时 部编版.docx_第1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15 自相矛盾 第一课时 部编版.docx_第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15 自相矛盾 第一课时 部编版.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15 自相矛盾 第一课时 部编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5 自相矛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通过课文理解古文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古文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寓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能读懂、读通古文,并理解古文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说起寓言,

2、同学们并不陌生,它往往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坐井观天,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看来,同学们知道的寓言故事真不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2.板书课题:自相矛盾。3.谁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呢?4.教师小结:矛和盾分别是冷兵器时代用来进攻和防御的武器。确切地说,矛用来刺,盾用来挡。那么围绕着矛与盾,作者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这则寓言。古人云:“书读百遍,而义自见。”这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设计意图:由学生熟知的寓言故事,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进一步解释题目的意思,为学生理解“自相矛盾”做铺垫。二、读懂、读通文言文。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划分朗读节奏。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2.带领学生对照所划分的朗读节奏,读文言文。3.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读课文。4.小组读、个人读、自由读、全班齐读。三、疏通大意。1.教师: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把字音读准确,还要读懂。接下来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借助注释初步理解文言文的

4、意思。2.学习文言文有什么方法?(1)结合注释;(2)联系上下文;(3)查字典;(4)反复朗读。3.学生小组合作了解文言文大意。出示:楚人:楚国人。鬻(yù):卖。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陷:刺破。利:锋利。以:用。弗:不。应:回答。4.这则文言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赞美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无法刺破。”接着,他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锋利,没有什么东西是它穿不透的。”有的人问他:“如果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

5、的。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交流理解古文的意思。四、教师总结。这篇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节课再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