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ppt

第二节 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ppt

ID:48887379

大小:2.24 MB

页数:39页

时间:2020-01-31

第二节  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ppt_第1页
第二节  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ppt_第2页
第二节  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ppt_第3页
第二节  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ppt_第4页
第二节  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节 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节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一、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二、染色体的数目8/7/20211一、染色体的形态特征着丝点所在的缢缩部分是主缢痕。在某些染色体的一个或两个臂上还常另外有缢缩部位,染色较淡,称为次缢痕。它的位置是固定的,通常在短臂的一端。某些染色体次缢痕的末端所具有的圆形或略呈长形的突出体,称为随体。它的大小可以不同,其直径可与染色体同样,或者较小,甚至小到难以辩认的程度。联接染色体臂和随体的次缢痕也可长或短。8/7/20212次缢痕(secondaryconstriction)和随体(satellite)某些染色体的一个或两个臂上往往还具有另一个染色较淡的缢缩部位,称为次缢痕,通常在

2、染色体短臂上。次缢痕末端所带有的圆形或略呈长形的突出体称为随体。8/7/20213次缢痕、随体的位置、大小也相对恒定,可以作为染色体识别的标志。次缢痕在细胞分裂时,紧密地与核仁相联系。可能与核仁的形成有关,因此也称为核仁组织中心(nucleolusorganizer).8/7/20214人类染色体的编号(pp12-13)1.按染色体的长度进行排列(分组);2.按长臂长度进行与着丝点位置排列(M,SM,ST,T);3.按随体的有无与大小(通常将带随体的染色体排在最前面)。8/7/20215一、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次缢痕的位置和范围,也与着丝点一样,都是相对恒定的。这些形态特征也是识别某一

3、特定染色体的重要标志。此外,染色体的次缢痕一般具有组成核仁的特殊功能,在细胞分裂时,它紧密联系着一个球形的核仁,因而称为核仁组织中心。例如,玉米第六对染色体的次缢痕就明显地联系着一个核仁。也有些生物在一个核中有两个或几个核仁。例如,人的第13、14、15、21和22对染色体的短臂上都各联系着一个核仁。8/7/20216(一)染色体的大小不同物种和同一物种的染色体大小差异都很大,而染色体大小主要指长度而言,在宽度上同一物种的染色体大致是相同的。一般染色体长度变动于0.20--50微米;宽度变动于0.20--2.00微米。8/7/20217一、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在高等植物中单子叶植物一般

4、比双子叶植物的染色体大些,但双子叶植物中牡丹属和鬼臼属是例外,具有较大的染色体。玉米,小麦,大麦和黑麦的染色体比水稻为大;而棉花,苜蓿。三叶草等植物的染色体较小。8/7/20218一、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各种生物的染色体形态结枸不仅是相对稳定的,而且数目一般是成对存在的。这样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而这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则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例如,水稻有12对同源染色体,这12对同源染色体彼此即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8/7/20219一、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在细胞遗传上可以根据各对同源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予以编号,以便识别和研究。例如,水稻和玉米可按各对

5、染色体长度和着丝点的位置而编号列于表1-1,根据长臂与短的比值,可在细胞分裂后期看到染色体形态的不同,凡比值接近1的,染色体呈v形;比值接近或大于2的,将呈L形;比值更大,将呈棒状。8/7/202110一、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近年来由于染色体分带技术的发展,可以更确切地鉴定各对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分带技术开始于1969年,是最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细胞学新技术。它使用特殊的染色方法,使染色体产生明显的染色的色带(暗带)和未染色的明显相间的带型,形成了鲜明的染色体个体性。因此,可作为鉴别单个染色体和染色体组的一种手段。同时,对研究染色体结构和功能,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8/7/2021118

6、/7/202112染色体分带技术有下列几种方法:(1)荧光显带法(2)吉姆萨(Giemsa)显带法(3)反带(reverseband)法(4)末端(termind)显带法(5)C-带法8/7/202113(1)荧光显带法本法是最先用于分带技术的。动、植物染色体都可用荧光染料奎吖因(quinaerine),染液处理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明暗不同的带区。由于用奎吖因处理后才显带的故称Q带。其缺点是不能制作永久标本片。8/7/202114(2)吉姆萨(Giemsa)显带法本法将材料经过处理后,进行Gimesa染色,最后能做成永久的封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因为它是用Giemsa染色体显带

7、的,故称G带。一般讲G带与Q带是一致的。8/7/202115*黑麦(Secalecereale,2n=14)染色体GiemsaC-带8/7/202116(3)反带(reverseband)法应用本法染色后所显示的带与其他带型相反,如用Giemsa染色显带的地区,即G-带,用反带法则相反,成为明亮区,故称R-带。本法可用吖啶橙染色,也可用Giemsa染色,但染色程序与G-带的方法不同。8/7/202117(4)末端(termind)显带法本法是对染色体末端区的特殊显带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