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烯烃与共轭体系.ppt

二烯烃与共轭体系.ppt

ID:48908452

大小:601.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2-01

二烯烃与共轭体系.ppt_第1页
二烯烃与共轭体系.ppt_第2页
二烯烃与共轭体系.ppt_第3页
二烯烃与共轭体系.ppt_第4页
二烯烃与共轭体系.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烯烃与共轭体系.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Ⅲ二烯烃和共轭体系(一)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二)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三)二烯烃的结构(四)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五)共轭烯烃1,4-加成的理论解释(六)离域体系的共振论表示法(一)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1)二烯烃的分类a、隔离双键二烯烃(孤立二烯烃)b、累积双键二烯烃c、共轭双键二烯烃1,4-戊二烯1,5-己二烯丙二烯1,2-丁二烯1,3-丁二烯2-甲基-1,3-丁二烯(异戊二烯)CH2CHCHCH2CH2CCH3CHCH2(2)二烯烃的命名(标明每个双键位置和顺反关系)1,4-己二烯1,2-戊二烯2,3-二甲基-1,3-丁二烯顺,顺-2,4

2、-己二烯或(Z,Z)-2,4-己二烯(二)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1)1,4-加成反应影响1,2-加成和1,4-加成的的因素主要有反应物的结构、试剂和溶剂的性质、产物的稳定性及温度等。极性溶剂有利于1,4-加成一般低温有利于1,2-加成,温度升高有利于1,4-加成(2)电环化反应1,3-丁二烯环状过渡态环丁烯(3)双烯合成,亦称Diels-Alder反应双烯体亲双烯体双烯体含有供电基和亲双烯体具有吸电基时利于反应。双烯体均以s-顺式参加反应,如不能形成s-顺式,则反应不能进行。如:2,3-二叔丁基-1,3-丁二烯由于空间位阻,不能形成s-顺式

3、构象,故不发生双烯合成反应.象电环化和环加成这样只通过过渡态而不生成活性中间体的反应称为协同反应。(4)聚合反应与合成橡胶1,3-丁二烯或2-甲基-1,3-丁二烯在Ziegler-Natta催化剂作用下,主要按1,4-加成方式进行顺式加成聚合,这种聚合方式通称定向聚合。1,3-丁二烯也可与其他不饱和化合物共聚:(三)二烯烃的结构(1)丙二烯的结构丙二烯分子是线型非平面分子(2)1,3-丁二烯的结构比乙烷碳碳单键键长0.154nm短,由此可见1,3-丁二烯分子中碳碳之间的键长趋于平均化。1,3-丁二烯分子中,碳碳单键键长0.147nm,(四)

4、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1)π,π-共轭这个能量差值是共轭效应的具体表现,通称离域能或共轭能。254kJ/mol-226kJ/mol=28kJ/mol由π电子离域所体现的共轭效应,称为π,π-共轭效应。共轭效应产生的条件:(1)构成共轭体系的原子必须在同一平面内。(2)p轨道的对称轴垂直与该平面。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的区别:(1)共轭效应只存在与共轭体系内。(2)共轭效应在共轭链上产生电荷正负交替现象。(3)共轭效应的传递不因共轭链的增长而明显减弱。(2)超共轭丙烯分子中的超共轭这种涉及到σ轨道与π轨道参与的电子离域作用称为超共轭效应,亦称σ,π

5、-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比π,π-共轭效应弱得多。与烯烃相似,许多碳正离子和自由基也存在超共轭效应。碳正离子的结构碳正离子的超共轭碳正离子的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与碳正离子相似,许多自由基中也存在着超共轭。自由基的稳定顺序同样是:(五)共轭二烯烃1,4-加成的理论解释以1,3-丁二烯与极性试剂溴化氢的亲电加成反应为例。第一步:仲碳正离子(Ⅰ)比伯碳正离子(Ⅱ)稳定,因此反应通常按生成碳正离子(Ⅰ)的途径进行。碳正离子(Ⅰ)——烯丙型碳正离子P,π-共轭体系第二步:1,4-加成通常亦称共轭加成低温有利于1,2-加成,高温有利于1,4-加成,原因

6、可从下图中得到解释。(六)离域体系的共振论表述法(1)共振论的基本概念共振论:即离域体系可以用几个经典结构的叠加来描述。1,3-丁二烯的共振杂化体极限结构对共振杂化体的贡献原则:(a)共价键数目相等,贡献相同(b)共价键多的极限结构稳定,对杂化体贡献大。(c)电荷分离的极限结构稳定性低,对杂化体贡献小(d)违反电负性原则极限结构对杂化体的贡献极小,忽略。贡献极小,忽略贡献大贡献较小(e)键长、键角变化大的极限结构对杂化体的贡献小。(2)书写极限结构式的基本原则:(a)极限结构式要符合价键理论和Lewis结构理论。(b)同一化合物的不同极限结

7、构只是电子排布的变化,原子核位置不变。(c)同一化合物的不同极限结构的成对电子数目必须相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