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1.do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1.doc

ID:48913548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2-0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1.doc_第1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1.doc_第2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1.doc_第3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1.doc_第4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自主预习区文题解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语出《论语·为政》,意思是说,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孔子的生存智慧,他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无知,要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从孔子身上,我们感受到一种生存的大智慧。庄子也是先秦时期的一位文化巨人。他曾经感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对所有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事实。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每一个人都注定要用有限的生命,来面对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相对于自己的无知而言,每一个人的知识都不过是沧海一粟。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

2、自己的无知呢?孔子告诫我们,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从孔子的告诫中,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对待自己的无知。目标锁定1.重点掌握文言实词“信”“舍”以及词类活用现象。2.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人生的格言,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懂得如何立身处世。语基梳理1.字音字形①莒父(Jǔfǔ)   ②輗(ní)③軏(yuè)2.通假举要①由,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②知之为知之……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明智③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食”通“蚀”,亏损④无欲速,无见小利:“无”通“毋”,不要⑤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彫”通“凋”,衰落3.实

3、词类举(1)常见实词①更也,人皆仰之:“更”,改变,改正;“仰”,抬头而望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责备,要求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以,能够(2)一词多义①信②过③舍(3)词类活用①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离②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使动用法,使……充足③小人之过也必文:名词活用为动词,掩饰(4)古今异义①是知也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表肯定。②足食,足兵古义:兵器,武器装备。今义:军人,军队。4.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是知也。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2)宾语前置句①其何以行之哉?②于斯三者何先?(3)介宾短语后置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5.成语积

4、累(1)欲速则不达: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2)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3)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6.名言名句(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堂互动区文本探究1.选文主旨本课所录选文集中反映了孔子生存的大智慧,孔子的很多观点,诸如要正视自己的无知,并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无知;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地改正错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以诚信为本,取信于人;要坚守自

5、己的志向节操,经得起各种考验;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等,都闪耀着理性的光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教会我们如何立身处世。2.句段赏析(1)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赏析 这是孔子在论述如何防止犯错误和犯错后如何对待错误的问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文中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练语言,向人们道出了“知错能改”这一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赏析 做人如果没有信用,我不知

6、道他该怎么办。人如果不讲诚信就丧失了立身处世的根本。孔子认为人没有信用是不行的,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靠什么行走呢?诚信对于个人来说,是处世之本。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同学、朋友等相处也是这样,只有讲诚信,我们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没有诚信的人可以暂时取得成功,却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亦是如此,只有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取胜。(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赏析 孔子认为,时光易逝,且一去永不回,应抓紧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孔子积极入世思想的体现。3.精读深思(1)儒家认为该怎样面对自己的

7、错误呢?答案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这句话是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误一定会加以掩饰。儒家认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犯不犯错误,而在于犯了错误是否能够勇敢地面对。人只要有文过饰非的念头,就是小人了。总之,正视错误是很重要的。而接下来改正错误也很重要。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是说,犯了错误而不改,这就是错误。正如《左传·宣公二年》所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2)如何理解“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句话的深刻含意?答案 这句话是说,人能光大道义,而不是道义能弘扬人,即强调人对“道”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