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从这里起航》教案.doc

《青春从这里起航》教案.doc

ID:48913777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06

《青春从这里起航》教案.doc_第1页
《青春从这里起航》教案.doc_第2页
《青春从这里起航》教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青春从这里起航》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青春从这里起航》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青春时期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阶段。2、在体会珍惜青春年华的同时,知道责任是无可逃避的教学重难点1、明确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2、认识到自己作为中学生应该承担的相应的社会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青春,一个多么耀眼的字眼。有人深情地说:“青春的目光能看到远处的美丽圣境;青春的听觉,能感受遥远的哲理呼唤;青春的脚步,能使青年人在热望里远足;青春的眼神,能洞察未来的文明远景。”二、探究活动。活动一:对号入座活动。将事先准备好的五组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婴儿、幼儿、小学低年级或目前

2、)的照片编号、打乱出示,以小组为单位请学生对号入座,找出五个学生的成长路线,时间最短者为优胜。分析:1、活动中为何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照片,对照归纳出主要有哪些变化?3、男生、女生的变化是否一样?4、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自制下表,根据本组实际情况填写:角色生理变化男孩女孩结论:我们在成长!青春已经悄悄地来了!分析:除了上述外形等体征变化外还有别的什么变化吗?活动二:少年烦恼门诊1、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带给我这么多惊奇、惶恐和烦恼。我的同龄人是否与我一样?我的惊奇:我的惶恐:我的烦

3、恼:2、关于烦恼,我们有哪些应付的方法呢?与小组里的同学探讨后,记录下来:全班交流。活动三:青春期的心理自画像。富有理想,追求真理,但容易脱离实际,沉湎于幻想。朝气蓬勃,勇于探索,但容易失去自信,耐挫能力差。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但容易固执己见,爱走极端和片面。渴望独立,有成人感,但未能摆脱依赖,难以完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情感丰富,热情高涨,但情绪波动比较大,容易失去控制。珍惜友谊,渴望交际,但羞于与人交往,常常感到孤独。教师根据学生的上述种种自我描述,进行归纳小结并作讲解。“危险的14岁”现象敲响警钟。从1998年到2003年,广东省未成

4、年人犯罪的年龄平均下降了2岁,由17.6岁降为15.7岁。2000年14岁以上不满16岁的未成年犯为215人,2004年增至589人,年均增长率为19.2%,14岁以下的犯罪案例也明显增多。未成年人初次实施犯罪行为通常是在14岁,15、16岁越来越严重,其中在14至16岁初次实施犯罪行为的占81.6%,出现了“危险的14岁”的现象。思考:为什么“14岁”会成为未成年人作案的“危险坎”呢?未成年犯由于文化程度偏低,法律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再加上生理、心理尚未发育成熟,犯罪时往往没有事前的充分考虑和酝酿过程。调研数据显示,未成年犯自己

5、认为犯案的主要原因是“一时冲动”和出于“哥们义气”的占74.9%。三、材料分析。1、1988年3月13日一位14岁的优秀少年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牺牲了,他的名字就叫赖宁。那天下午3点左右,因八级大风,把县城附近一家工厂的电线杆吹倒,造成电线短路,引起了大火。风助火势,火越来越大、烧得越来越远。此时,森林、电视卫星接收站和附近的油库都面临着巨大的危险。赖宁看见后立刻赶到火灾现场。他找到了一棵松枝,奋不顾身地奋力扑火。虽然,消防队员曾劝阻大家别往火中硬闯,但赖宁不忍心看到国家财产遭到严重损失而又去扑火。最后大火终于扑灭了,但赖宁却牺牲了。小组合

6、作探究: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请联系英雄事迹,根据自己的社会角色,绘制自己的责任图。2、身体力行一一我的责任。把自己的责任写下来。3、阅读教材P99刘亚洲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你有什么感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