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教材分析的理解.doc

谈谈对教材分析的理解.doc

ID:48953565

大小:21.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2-26

谈谈对教材分析的理解.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谈谈对教材分析的理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材分析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教材分析的到位与否将直接决定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成功与否。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就是因为不重视教材分析或教材分析不到位,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以下就本人所任教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一些实际的课例来剖析由于教材分析不到们而导致和一些教学问题。课例一:必修模块的《文字及其处理技术》一课,教师以一张美观的圣诞贺卡和几个象形东巴文字导入新课,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然后讲述关于汉字起源的三种传说,汉字的演进历史。教师扎实的文化功底,加上充分的准备,讲起来得心应手,后面

2、又花了较多的精力,介绍了汉字的造字法等。这节课差不多花了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汉字发展史上,而计算机处理汉字的方法——编码技术,仅在课堂快结束时如同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这节课的问题在于没有很好地把握技术和文化的关系,没有认真理解课标对相关知识点的要求,没有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导致教学方向有所偏离。课例二:必修模块的《信息发布与交流》一课,教师在上课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申请免费信箱的网址,要求学生申请一个信箱,并且给同学或老师发一封信。原以为这样的任务学生会很快完成,但结果出乎意料,完成任务的学生不到一半,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有

3、的不知如何登录,有的不知怎么输校验码,有的不知如何收邮件,有的不知如何写收件人和主题。这种情况反映出教师缺乏对学情的正确分析,导致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因些,我们在分析教材时,就首先有两种认识:一、不要高估或低估学生的水平。二、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课例三:选修模块《网络技术应用》中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该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是这样描述的:“能描述OSI的基本思想”。“描述”在知识目标的水平要求中属于“了解”水平。因此,在这部分知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重点不在于对OSI七层结构功能的讲解和记忆,而是通过对“为什么分层”、“

4、分层设计有什么好处”等问题的认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层设计的思想方法,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分层作用和特征的讨论上,知道这些层各实现什么样的功能,而不是要让学生机械地记住有七层。总之,在进行教材分析时,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二、科学把握各个模块的“技术深度”三、恰当挖掘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思想与方法四、正确处理好不同学段及不同模块之间的“衔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