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比较析论.doc

李白杜甫比较析论.doc

ID:48956385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6

李白杜甫比较析论.doc_第1页
李白杜甫比较析论.doc_第2页
李白杜甫比较析论.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李白杜甫比较析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白杜甫比较析论(转)「李白与杜甫的文采孰佳?」这个原本看似随口一提的泛问,却引发BBS中文版的论战风暴。从身世背景、国仇家恨到诗词赏析,每一项都引起激烈论战,接着,另一派的声音出来了:「这样的比法根本毫无意义」。原因是,这类的问题根本缺乏学术严谨的态度。  平心而论,诗人的确不是青菜罗卜,可以从色泽、形状、口感去秤斤论两。然而,别其优劣一直都是人的天性之一,这也是促成进步的原动力,事实上,看看哪一首诗好,哪一首诗不好,确实可以扩大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鉴赏力。谁都比过孔明与周瑜的高下,比过吕布与关公的勇猛,如果诗词可以比,武艺可以比,为什么诗人不可以比?纵然不

2、分轩轾,那也必然是有其难分割下的理由。黄国彬先生在「中国三大诗人新论」中提到:「比较得越深入越全面,评价实主观的成分就越少……我们一旦判别了作家的高下长短,就可以掌握文学史的脉络。」因此,不论就人的天性来看,或者从学术性的角度来看,比较,都不会是毫无意义的工作。  一般说来,历代文人对于李白杜甫的比较有四种评价:第一派认为李杜难分轩轾,韩愈就以为李杜「光焰万丈长」;第二派认为李杜两人各有所长,严羽:「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第三派则认为李高于杜,徐积:「乃知公式真英物,万叠秋山青耸骨。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

3、老骥追霜鸦。」;第四派则以为杜高于李,元稹:「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律,大或千言,次犹数百,……李尚不能厉其藩翰,况堂奥乎!」〈黄国彬先生在「中国三大诗人新论〉  第三派与第四派所持的理由,非不真切,可惜恰巧落入第二派所言,各就其认同的「一二妙处」去评其高下,这样的立场当然不够客观。而第一派与第二派看起来立场仿佛相同,却有着「比」与「不比」的前提,前者是比较之后确实感到不相上下,那就是说,经过仔细的比较后,综其整体评价,两人是并驾齐驱的!第二派则是以为并驾齐驱必须要有客观的立场及标准,而两人在不同基点、不同风格、不同展现下,只能说各有所长,不能真的拉到同一个标准比

4、较。然而第二派的说法虽有道理,却也难免招致「和稀泥」之讥,因为比较就是要有定论,如言「各有一二妙处」,那不是比较等于没比较,说了等于白说?  于是,回归到第一派的说法,我们必须综览整体比较,才能有中肯的评价。然而,比较是需要一个客观的标准,尤其是诗人诗作成就的比较,更需要一个足以服人的立论,然而,这也是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因为,诗评所凭借的便是建构在主观上力求客观的的鉴赏,一但牵涉到主观意识的评价,所持的客观立论怎么也不能完全不引起争议!即使文学批评里著名的几本着作,包括刘勰的文心雕龙、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严羽的沧浪诗话等所持的立论及立场,便不能为所有的文学家认同

5、。因此,要试图为诗词建立一套客观的评断标准,甚至比尽悉两人「一二妙处」要更难!于是,在这里,为了避免失之于主观的评析,遥光就从鉴赏的两大角度「思想性」与「艺术性」来概括谈之:  一、思想性:思想性在作品里面占着不可或缺的要素,不管是国仇家恨、赠怀情谊、出世思想,皆能透过作品展现出来。在历代的文人评价里,大抵分为三派:一是受「文以载道」观念的影响,认为文章应该反映社会、表现人生,而李白正缺乏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一派则肯定太白豪侠任气的浪漫情怀,以为李白「豪侠任器、狂醉花月之间,视杜少陵之忧国忧民,不可同日而语。」〈王琦〉;第三派则力辩李白除了出世超脱的思想之外,并

6、非无社会苍生之念,只是因遭小人排挤,不得已借花月抒其情怀。仔细检阅李杜的诗作,我们会发现两人的作品在各种思想及情怀歌咏的类别上并不遑多让,只是数量比重有所不同罢了!我们绝对不是忽略数量对于作者思想主体的意义,但两人歌咏类别的相似相近,至少显示作为一代诗人思想的多样性是等齐的;而数量比重的呈现,与所经历的遭遇有着息息相关的密切关系!两人在仕途上的境遇都是属于不得志的一方,然而,两人在性格上基本的差异,促成两人对「不得志」采取的态度有着极为截然不同的差异!在李白的性格里,一方面希望自己能「济苍生、安社稷」,从政治成就上取得自己的生存价值,一方面又在对现实失望之后,期

7、待自己「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真心的能超脱于人世,避免人世的是是非非!但超脱人世却是心恋尘世的李白所不能臻至的化境,因此,他辗转于两种渴望中求得自己的生命价值感,造成一种无奈又无力的心路历程;杜甫则身处于安史之乱中,心心念念着百姓的哀伤疾苦,虽然仕途坎坷,但因为战乱的民不聊生更激发他经世济民的强烈执着〈也或许是从来没有真的有过实现理想的机会〉,所以可以专心无骛的一心追求,并在诗作之中处处可见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对于前者那种无奈复欲寻超脱的心情,以中国心灵寄托的层次来看,这当然足可赞颂;以儒家而言,李白的无奈正与千古以来读书人不得志的郁怀声声相应,即使是

8、浪漫情意的抒怀,也可以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